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诗意北湖
那些稻米飘香的日子
访百家岩(外一首)
五月的麦田
焦作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我市召开贯彻落实王国生莅焦 调研讲话精神推进会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发展至上 实干为先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稻米飘香的日子
□吴泽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却有幸出生在历来有“豫北小江南”之称的修武县五里源一带。记忆里家乡到处都是水,整个村子都被从马坊泉奔涌而来的泉水分成的小河小溪环绕包围着。出了村庄,就是被一条条小埂和沟汊分割成一块块的稻田,沟汊和稻田里的水,都是马坊泉水分引过来的。

  水稻一直是家乡的传统种植业,但相比种植小麦和玉米,种植水稻更为繁忙和劳累。每年的四五月份,是育秧的时节,育秧对土壤和水质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每个生产队都要规划出专门的育秧田。这些育秧田,土壤要肥沃,上肥很足,而且上的必须是从各家挑来的茅粪,这些茅粪还不能直接施在育秧田里,要先在地头用土盖起来,沤上一段时间。施好肥后,就要对育秧田进行平整,把土打得细碎成面,再分成平坦和规整的地畦,然后按照一定密度的要求播撒稻种,放水漫灌。水不能深,也不能浅,刚好能淹住秧田。在秧苗长出来前,为了防止各种鸟类啄食稻种,还要在育秧田之上,扯架起稻草绳网,看到有小鸟落入稻田里来,看秧人只需在一头扯动一下,全网上下抖动,从而达到惊飞小鸟的目的。把稻秧育到二三十厘米高,就要开始插秧了。在此之前,也要对稻田进行翻整。因为是水田,不比旱地,土壤湿度大,翻整也十分费力。养有水牛的,用水牛犁翻,劳动强度相对小点。没有水牛的,全靠强壮劳力一锄一锄地深翻,我们称之为“筑稻地”。翻完稻地,还要施肥平整,然后放水进地。薅秧时,要把秧苗都捆成一把一把的,然后把这些成把的秧苗用箩头担到或者用平车拉到地头,再抛扔到水田里。水田里一排一排站满了插秧的社员,这些社员,随手抓住漂在水里的秧苗,倒退着插秧。插秧要插好几天甚至十来天,而且活特别重,所以在生产队里也是一件很大的农事活动。每年插秧时,下午都要安排一些妇女在生产队的场院里烙油馍、炒鸡蛋、熬绿豆汤,然后在半下午的时候一担一担地送到地头让干活的社员吃,称之为“贴晌”。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也能沾光,把平时难得吃上一次的油馍卷鸡蛋吃得饱饱的。

  插完秧后,即已进入盛夏,这个时候光照强烈,雨水充沛,水稻长得很快,村子东边到处都是整整齐齐青色的稻田,煞是好看。这个时节的稻田管理也很重要。什么时候放水、排水,水的深浅,都有讲究,还要除水草、灭虫害,扬花秀穗的时候,要用脸盆之类的工具帮助稻子充分授粉。收过玉米,种进小麦之后,就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小时候也割过一两次稻,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帮助大人往平车上搬运“稻个子”的时候,在一捆“稻个子”下面发现一条进入冬眠的长虫,吓得我大叫一声,扔了“稻个子”,一蹦老远。既然长虫已开始冬眠,想必那时候应该是深秋或者初冬了。

  收割后的“稻个子”全部拉到打割场,晒干之后,就进入紧张而欢乐的打稻环节。记忆中,打稻都是在晚上进行,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机器带动的滚筒打稻机。打割场上灯火通明,人欢马叫。大人们忙着来回搬运“稻个子”,打稻、扬场、归堆、装包,拉到仓库,小孩子们则不知疲倦地奔跑嬉戏。到晚上十二点多,还要吃加班饭。这个时候,生产队里都要杀猪宰鸭(每个队里都喂有几百只鸭,用鸭蛋做松花蛋),每晚做几大锅咸大米饭,这种咸大米饭除了肉之外,还要加进白菜、海带、粉条、豆腐等,吃起来格外油香,当地人称之“神仙出洞”。吃加班饭是每个打稻社员在晚上最热切的期盼,对小孩子们的诱惑,更是自不待言,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打稻场上坚守的原因。加班饭做好后,队长一声令下,大人、小孩一哄而上,拿碗盛饭,然后三三两两地聚堆边吃边聊,吃完加班饭,大人们继续打稻,我们则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有的甚至就躺在稻草堆上睡觉,等大人在后半夜结束加班后,一起回家。

  “稻个子”一捆一捆地打成稻谷,稻谷再用机器去皮即变成了大米。我们这里很平常的大米,在我们县其他地方却是非常稀罕的。娘家在城南的母亲回忆说,她在娘家的时候就没吃过大米。直到她和父亲订婚,父亲送礼时送来了一些大米,家里做了一大锅米饭,她才吃上了大米,而且我姥姥还给每个本家都送去了一碗米饭,弄得就像过年一样。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这里的人过年走亲戚,家家户户都带大米作礼物,从来不带其他诸如点心之类的东西。每到一家,只需要倒出一升即可,我们通常也是去几家带几升。曾经我还觉得这样的礼物有点寒酸,因为大米在我们这里都是家常吃的东西,远不如当时时兴的点心贵重。可是我们每到一家,亲戚家看到我们带的大米,无不喜笑颜开。后来我还听说,有一年村里有一户人家走亲戚没带大米,带上盒装的点心,反而惹得亲戚不高兴。现在家乡的人们回忆,之所以我们这里的大米被人稀罕,在我们这个北方小县,除了水稻只有家乡种植,其他地方没有种植外,就是我们这里的大米不仅好看,粒粒晶莹剔透,而且特别好吃,清香、可口、筋道,焖出来的米饭不软不黏,一粒是一粒,品质比现在很有名的黄河米和东北米都要好。后来,我曾就此专门请教过当地的农业专家,这位专家说,五里源一带的大米之所以这么好,主要是因为水质好,由当地众多的泉水引渠灌溉滋养;然后就是土质好,富含水稻需要的养分。

  水稻全身都是宝,去下的稻谷皮可做猪饲料。打下的稻草在场上堆了几座小山一样的稻草堆。生产队会组织社员用稻草搓稻绳、打稿荐卖,作为队里冬天重要的一项副业。后来我们生产队购买了打绳机,打得绳又快又结实,销路也很好,很快积累下丰厚的资金,置办了拖拉机、汽车、印刷机等,搞起了运输,办起了队办企业印刷厂。稿荐是用一小把一小把的稻草按照一定长宽尺寸和厚度编织而成的,冬天铺在床上又软又暖和。我父亲就是打稿荐的好手,那时我家床上的稿荐都是他打的。分开队后,有几年他每年冬天的晚上都会打稿荐打到深夜,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上游的煤矿开采,导致了水源枯竭,水位急剧下降。水稻是种不成了,但村前村后还有几条小河,尤其是离我家不远的中学门前,数条小溪在这里汇成数亩大小的方塘,因种有莲花,叶碧花红,鸭戏莲间,在我懵懂少年的记忆中也不失是一处格外美丽的景色。等我90年代初再回家乡,记忆中的水乡已经面目全非,不仅村东的稻田全部成了旱田,而且原来纵横成网的水系也早已不复存在,原来村里遍布的水塘和河渠也都填埋之后盖成了房屋。

  前些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南方。回来时,当车子驶过黄山市,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向窗外观赏这一望无际的水乡秋景。此时正是秋日下午的三四点钟,天气很好,太阳明亮而温暖。一条条小河汊穿行在稻田中。稻子已经成熟,金黄金黄的,平铺在一块块如棋格般的稻田里。有的地块已经开始收割,收割过的稻田,虽然失去了金黄,但露出了土地和草的颜色。偶尔,会看到一头或者两头水牛,在田头的树下,或者就在已经收过稻的田里,一边埋头啃噬着这秋天最后的绿色,一边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尾巴。我在想,什么是诗意?在我眼里,这样的江南田园风光,因为我的向往,就充满了诗意。什么是幸福?对水牛来说,因为平日劳作艰辛,此刻的悠闲,就是它最好的享受。我忽然想起,我曾经的家乡,不就是这样美如江南而富有诗意吗?

  近年来,沙河水经过重点治理,水质越来越好,水源越来越充沛。虽然胜比江南的五里源,只留下一段发黄的记载和回忆,但是修武县作为旅游名县,更应致力打造全域性的水系景观,半县清水半县山,如果再依托沙河水,种植成片的水稻,那将是何等美好的画面啊!我多么希望,儿时水乡里的稻米飘香,不再只是出现在我的梦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