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裴纪民
曾经,这里尘土飞扬,路面坑洼,山体光秃;现在,这里树木成行,绿草成茵,植被丰茂。说起九里山矿矸石山的今昔变化,家住附近的刘大爷深有感触:“以前只要刮大风,天空到处是煤灰。现在可比以前好得太多了,矸石山绿化就是好。”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笔者到九里山矿矸石山探寻它“脱胎换骨”的前世今生。
据了解,九里山矿自1983年4月投产以来,经过35年的井下开采,目前矸石山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矸石堆存量约223万吨,矸石堆存最高处达61米。由于煤矸石长期堆放在自然环境中,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影响矿区职工及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们把矸石山的环境治理当作一项生态工程、惠民工程来抓,将矸石山的绿化工作纳入矿井‘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大力开展植被绿化工作,努力把矸石山逐步改造成矿井的‘绿色后花园’。”该矿矿长许成富说。
据介绍,矸石山上的煤矸石颗粒大、含硫高、易蒸发,含水量仅为黄土的二分之一,保水量仅为黄土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保证树苗成活十分困难。为此,他们选择了耐旱的红柳、黄栌和火炬等树种。为保证用于栽树的培填黄土不被雨水冲刷流失,他们在栽树前先把黄土装进编织袋,再一袋一袋扛上山,连袋带土置入已挖好的树坑里。此外,在矸石山上难于栽种树木的平台边沿,将废旧的油桶从中间割开放置于已挖好的树坑中,然后再填进黄土,植入树种,确保绿化效果。
今年3月12日植树节,该矿党委书记温世平、党委副书记原思祖、工会主席陈友来组织武保科、后勤科、供应科等部门100多名职工,开赴矸石山上植树造林,大家挥锹挖坑、回填黄土、扶苗栽树、浇水培植,扛的扛,抬的抬,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仅用3天时间就将150余吨黄土装入5000多个旧编织袋运上矸石山,栽种树苗1800余棵。
“当时还在正月里,天气乍暖还寒,矸石山上风又大,可我的眼前呈现出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大家相互协作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原思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不已。
采访中,笔者看到矸石山上有四五个人在给树苗浇水,带队的是武保科科长古红涛。他说:“春天刚刚栽下的树苗小,夏季以前每隔一天我们就安排人上矸石山给树苗浇水,现在天气太热了,怕树苗旱死,就改为每天上午浇一次水,树苗栽活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呵护好它。”
目前,该矿已对矸石山200余米的轨道坡坡面进行了全面绿化,培植出爬墙虎等绿色植被,在矸石山上种植了红柳、柏树、榆树、黄栌和火炬等树木2万余棵,绿化面积达3.4万平方米,占整座矸石山总面积的60%。为保证已栽种树木百分之百成活,他们还沿矸石山的道路两旁铺设了1140余米的喷灌管道,安装了70余个喷水头,定期对树木进行浇灌。
采访结束时,笔者来到矸石山的最高处放眼远望,只见一排排树木迎风摇曳,远处那连片的绿色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相信,在该矿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不远的将来,这矸石山一定会穿上更加厚实的“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