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视身体变化 早期识别肝病
球迷:捂住钱包 远离赌球
乘客质疑汽车票搭售保险
让文明行为在图书馆内成为习惯
采供血系统升级维护
莫让“人情票”毁了孩子眼中的世界
补课热情与竞争焦虑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不得
世相漫画
通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补课热情与竞争焦虑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全面“禁奥”、全面取消特长生加分……去年年初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先后推出一系列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举措。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家长为孩子积极“增负”的心态非常强烈。“虽然不加分了,但以后可能用得上,奥数锻炼思维,钢琴和声乐培养情操,体育训练能增强体质。”徐女士给今年刚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报了英语、奥数、钢琴、声乐和田径培训班,每年花在补课上的费用是4万元。“如果班上第一名都在补课,你补不补?”一名成都七中高一学生家长说,“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你只能加倍努力”。对于家长的竞争焦虑,你怎么看?

  【观点1+1】

  @樊耀文微博:望子成龙本没错,补课太多是折磨;童年本该很愉快,减轻负担孩子乐。

  @常少杰1:补课补到“迷了路”,疯狂学习到呕吐;小小学童压力大,谁为孩子来减负?

  @常睿平:我认为,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是家长,尽管全面“禁奥”、全面取消特长生,但为孩子减负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出在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心雨zyh:“补课热”归根结底源于家长的竞争焦虑,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主管部门、媒体、甚至全社会都要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家长进行“再教育”,让他们明白学生的第一身份是孩子,压抑孩子天性的补课只会适得其反。

  @春州芳甸:“补课热”归根结底源于家长的攀比心理:别人的孩子补课,自家的孩子也必须跟进。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参加补课班、参加哪种补课班,切莫盲目跟风。

  @益昌人:在补课问题上,家长比学生积极。其实,对于孩子的弱项学科,适当补课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警惕攀比之风下的焦虑情绪,不要让盲目战胜了理性。

  @秋泉12:“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认知焦虑才是学生家长热衷于让孩子补课的直接原因!不补课,自家孩子就没有别人家孩子知识全面,也没有别人家孩子多才多艺,进而会影响将来就业,就会使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改变,孩子的课恐怕会一直补下去。

  @zjtlove:学生家长需要建立正确的成才观。毕竟,适合“超纲学习”的孩子只是少数,大家对于鼓吹竞争焦虑的言论更要深入思考、理性面对,奉劝广大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揠苗助长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下期话题】

  “讨好型心理”

  不会拒绝他人、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有无过失都主动承担责任……有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被视为有“讨好型心理”的人。《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一些有“讨好型心理”的人很苦恼,觉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响。相关机构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爱讨好别人,70.8%的受访者觉得“讨好型心理”会给人带来困扰;要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心理”,64.6%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避免对孩子求全、责备。对于“讨好型心理”,您咋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