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读者致电本刊热线,说他吃饭也不多,可越来越胖,有人说是虚胖,还有人说借着三伏天补补阳气,也不知对不对?所以,想请专家给解释一下。根据读者的意愿,记者找到了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脑病科主任谢静红。
谢静红听了记者提出的问题后,笑着说:“前不久,刚看到一份资料,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正好能解答这位读者的疑问。中医对于肥胖的辨证分型,一般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胖虚胖,不虚不胖,很多人老说自己胖,其实是因为身体虚,才导致发胖。临床上,虚胖的人通常皮肤白皙、肌肉松软、容易疲倦、尿少多汗、食欲旺盛、下半身比较浮肿,且多伴有膝关节疼痛;实胖是指体内脂肪聚积过多所造成的肥胖,其体格较为结实,力气大、饭量大、容易饿、睡眠好、嗓门大、脸红唇红、皮肤比较粗糙,且通常伴有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
“虚胖的人到底是哪虚?”记者问。
谢静红进一步解释:“在临床上,肥胖多表现为以阳虚湿阻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阳虚。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水液代谢受阻,而肥胖本身只是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另外,阳气越虚,脂肪堆积就越多。这类肥胖的人看似壮实,实则外强中干,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虚胖。阳虚严重的还容易怕冷、吃了凉的就腹泻,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那咋办?”记者替这位读者发愁。
谢静红想了想说:“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人的阳气里面,脾肾阳气很关键,肾阳足了,脾阳才能足。补肾温阳、化气利水很有名的方子就是济生肾气丸和真武汤。脾阳不足,一般用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散。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理念,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是祛湿的最好季节,督脉在人体背部,总督一身阳气,所以三伏天做督灸是扶阳祛湿的好方法,阳胜湿消,经络通畅,肥胖自除。不过最好请专业医生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