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天时间里,张先生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幸运的是,在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张先生最终战胜了病魔,恢复健康。9月15日,到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复查的他感慨地说:“多亏了医生及时为我实施‘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否则后果真的不敢想……”
张先生经历了什么?医护人员又是怎样帮他恢复健康的?
今年30多岁的张先生,患乙型肝炎多年,但平常身体无明显不适,也没有规范用药。今年7月底,正在外打工的张先生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腹胀、腹泻等症状,精神状况很差。起初,张先生以为患上了感冒,并未太在意。直到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才不得不停下手边的工作,返回家中就诊。在当地医院,张先生被诊断为肝衰竭(慢+急性、乙型),由于病情危重,医生建议他转诊到专业医院接受治疗。
在家人的陪伴下,张先生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就诊。“初入院时,病人黄疸指标总胆红素高达230umol/L,超出正常值10多倍,身体状况特别差。”该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兰云说。医院给予张先生护肝退黄降酶治疗,但因其肝损害严重,且仍处于加重阶段,治疗效果甚微,病情十分严重。
入院两天后,经家属同意,医生为张先生实施了目前治疗重型肝炎的先进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张先生的各项指标得到控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治疗结束当天,他感觉症状有所缓解,精神也明显好转。
根据张先生的各项化验指标和身体状况,在整个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共为他实施了3次“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同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总胆红素指标有反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兰云说。9月初,张先生的总胆红素稳定在30umol/L左右,各项身体指标及身体状况均良好,最终康复出院。
一提到“人工肝”,不少人会认为它就是人工制造的一个肝脏,把其装在患者体内代替肝脏。因此,很多患者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望而生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该院感染一科主任韩志启说,其实这是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误解。事实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只要为患者留置静脉导管,通过血液净化的方法,采取血浆置换、持续徐缓式血液透析滤过、胆红素吸附、血浆透析滤过等多种治疗模式,清除导致重型肝炎的各种毒素和致病因子,为肝脏再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临床应用中,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药物中毒等疾病均可配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此外,对于那些没有肝细胞再生能力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技术也能延缓和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