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爱县建立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既是推动博爱县特色农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博爱县现代农业提升和打造‘郑州都市区重要功能板块’的载体和举措。”近日,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在博爱县召开,博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师少辉在论证会上谈及建设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的重要意义时说。
早有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既有食用功效又有医用功效,在菜肴中当调味品,不仅使菜肴味道鲜美,还开胃、杀菌、驱寒,可谓益处多多。这是因为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我国许多地方均种植姜,但尤以博爱县“清化姜”最为著名。博爱县是我国黄河以北姜的主要产区,博爱姜块大、丝细、品质佳、产量高、味道美、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是同类中的佼佼者。
怀姜作为博爱县的特产,目前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2018年,博爱县怀姜种植面积达1500亩,重点分布在月山、鸿昌、金城等乡镇(街道),平均亩产2000公斤,年交易量近3000吨,带动了周边县市种植怀姜,怀姜产量逐年递增。2009年,“上庄姜种植与加工”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博爱县“清化姜”获得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013年,博爱县“清化姜”获得农业部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16年,怀姜河南省地方产品标准正式颁布,并于同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由博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主导起草的怀姜糖膏行业标准立项。
“长期以来,博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怀姜产业的健康发展,专门成立怀姜创客公社,把怀姜综合性服务园区列入全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全县姜产品产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目前,在博爱县建设省级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刻不容缓!”博爱县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斌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博爱怀姜生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除鲜姜销售外,还加工成饮料、姜糖膏、姜酱等。目前,该县及周边县市姜加工企业已有100余家,产品种类有六大类100多种,注册商标30个,年销售额达3亿元,博爱县已经成为全省姜制品重要生产基地。姜及姜制品姜酱、姜片、姜粉等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博爱县重要的地标性产品,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该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建设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既是博爱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姜行业发展的需要。怀姜产业经过600余年的发展,产品品种之多、产量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举足轻重。但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所需设备投资大,生产企业限于资金不足,设备使用率低,检验人员缺乏,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仅凭经验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随着市场经济逐步规范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顾客要求企业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因而企业必须出资到外地检测,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严重浪费,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我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展了姜产业产品质量的部分检测工作,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项目没有认证,企业仍需要到西安或上海等地检验,路程遥远、检验周期长、检验费用高,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博爱县检测中心主任孙爱京说。
“建设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是保障安全监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博爱县姜及姜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和生产总值在河南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但企业内部生产隐患重重,质量管理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缺乏自律,降质降价恶性竞争,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以低价位抢占市场,影响了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给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产品质量的检验,对安全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尤为重要。”博爱县质监局副局长张有臣说,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省级质检中心,不仅可以解决博爱县怀姜产品的检验检测问题,也为全省和周边省份姜产品检验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满足了政府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有利于怀姜产品质量的提高。
“博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怀姜行业的发展,在筹建河南省姜及姜制品质检中心工作中,力争将该中心建设成硬件一流、技术一流的专业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沈斌说,省质监局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博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设施,并到怀姜生产基地和姜产品研发中心进行现场参观,对博爱县怀姜种植和姜产业发展的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严格的现场考察和分析论证,省质监局专家组一致决议通过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