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此名。我国许多地方均可栽种,最优者为产于我市的怀地黄,与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并称“四大怀药”。
据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娥介绍,“一个地黄三个药”,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这三种入药之后功效不同。鲜地黄可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生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可滋补肝肾、补血养阴。
那么,三者如何区分呢?李娥说,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味微苦,用于治疗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味微甜,用于治疗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熟地黄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呈不规则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味甜,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地黄作为食品在我国民间有悠久历史。如今,仍有不少人抱着养生的目的,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那么,地黄在食用时有哪些禁忌呢?李娥说,食用地黄要特别注意区分三者的功效。同时,地黄不宜与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本报记者 梁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