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允安)新规划的马路横平竖直、宽敞有序,新建的院落整齐划一,“怡情苑”内绿树掩映、《弟子规》《二十四孝》文化墙透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2月12日15时许,在沁阳市柏香镇宋庄村,如果不是村干部介绍,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该村曾经杂乱无序,“怡情苑”曾是村口的一片废墟。一个村庄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手段才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快的“蝶变”?该镇党委书记陈进国的几句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问:“几年来,我们狠抓党建引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设星定级、评星晋级’,通过示范引领,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进而促进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个乡村的建设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生态宜居”是农村发展总要求之一。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农民大量外迁等原因,“新屋不断往外建、老房破屋村内留”的“空心村”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整治“空心村”成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复杂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柏香镇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全镇倡导“我家有党员,乡亲向我看”精神,充分发扬党员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该镇领导小组通过调研,将宋庄村作为“空心村”治理的试点村。针对试点村先行的做法,镇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多次与村两委认真商讨,制订方案,充分发挥全村38名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利用试点村治理走出一条确实可行的“空心村”治理新路子。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思强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拆除闲置房屋117座,拆除面积3万余平方米,一个崭新的宋庄已见雏形。
当日16时许,记者一到该镇后城村,就看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树平正和村干部一起研究村里正在进行的电网改造工作。“村里集体经济薄弱,村里的卫生、绿化、修建篮球场、修理下水道等很多工作都是我们村两委干部凑钱完成的。”魏树平介绍,村里有30名党员,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村里有党员示范街,村小组长以上的村干部都要无条件出义务工。该镇西彰村位于柏香镇西部,全村共300余人、16名党员、400余亩耕地。近年来,柏香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西彰村等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以“党建统领、友爱吾家”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村两委包街、党员包户,示范带动,不断强化群众卫生意识,提升群众参与的主动性。村两委将红色文化传承作为树立凝聚本村意识形态的抓手,通过村内红色文化建设的耳濡目染,使村民踊跃建设家园、人人出力打造维护环境。
据陈进国介绍,近年来,柏香镇以党建统领,抓实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提升了该镇的软实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党员管理,提升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先锋模范意识;开展“设星定级、评星晋级”、逐村观摩等工作,评选了“十佳文明村街”“十佳优秀支部书记”“十佳进步村街”等,使先进支部显亮点、一般支部知不足、问题支部明问题抓整改;抓好党建促扶贫,通过抓好支部推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实现92户307人脱贫,东两水村按计划脱贫;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镇倡导“我家有党员,乡亲向我看”精神,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动作用,全镇62个村都有了很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