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与旧衣物相关的报道上了微博热搜,截至3月16日,阅读量达到了3.9亿次。报道的内容是记者暗访山东一捐衣箱中衣服的去向,发现名义上是捐赠,实际上有人将这些衣服的一部分卖到了非洲,其他的则低价出售给再生企业,被进一步拆解回收。评论中,大家的愤怒点在于,因为说是捐赠,所以特意将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放到捐衣箱里,结果变成了他人牟利的工具。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平:捐赠旧衣物,为了救助困难群众,值得称赞。但是,有些人将这样的爱心当成了牟利的工具,实在伤害捐赠人的心,理应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王者微小:旧衣物可以被贩卖,但大家的爱心不能被贩卖!相关部门必须严惩借用公益之名牟取私利的组织和个人!
@怀府侠客:打着爱心捐赠的旗号,做着个人牟利的事情,对这种行为必须严惩。愿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发扬光大。
@揭育贤:做好公益事业需要公开透明,大家的爱心不能被某些人利用。对于打着爱心的幌子牟取私利的人,职能部门应该果断亮剑,严惩相关人员,确保民众的爱心不被辜负,让慈善事业拥有一方净土。
@雨中漫步2A:衣物捐赠须规范,岂能牟利把人骗;坚决查处莫姑息,爱心不能被人贩。
@kellykeron:其实,旧衣物收集者出售的不仅是旧衣物,更是大家的爱心!一边是捐赠,一边是牟利,难道就没人管一管吗?多一点诚信、少一点套路,把爱心真正送给困难群众,社会的慈善事业才能越来越美好,一旦大家的感情受到伤害,再想弥补就难啦!
@贵贵的蒲公英:这种欺骗行为严重伤害了群众的热情和爱心。
@常少杰1:捐献旧衣献爱心,怎奈翻新赚黑金;为了利益去昧心,如此循环挺伤心。
@小仵的天空1:处理捐赠的旧衣物需要成本,所以,人们将部分旧衣物出售的行为可以理解,但相关流程一定要公开透明,并在捐衣箱上注明旧衣物的去向,这样才不会使人产生误解。
@活力的试试啊:自己的爱心被某些人用来牟取私利,真是令人寒心。这种事情虽然不大,但性质十分恶劣,善良的人们受骗了,大家的爱心“透支”了,坚决不能容忍这种行为!
@南宫卿宇:回收旧衣物需要一定成本,否则,公益事业就不会长久开展下去。所以,有人出售旧衣物是很正常的事情,希望群众多多理解,不要一味指责。
@刚柔v:爱心旧衣物的最好归宿,就是物尽其用。说实话,在捐赠的众多衣物中,人们可以分类挑选,不管是卖到非洲,还是低价出售给再生企业,终归实现了“变无用为有用”。其实,我们不要纠结于旧衣物的去向,爱心人士的初衷就是把其送到可以重新利用的地方,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了。
【下期话题】
无狗社区
近日,山西运城某小区为打造无狗社区,向购房者提出了特殊要求——承诺不养狗才能买房。该小区房地产开发商对媒体称,这条规定属于“软约束”,是希望从源头上建设无狗社区。
长久以来,由城市小区部分业主养狗造成的相关问题,让小区物业管理者很烦恼,而这也是城市管理的难题。现在,有开发商提出打造无狗社区的设想,让不养狗的人听起来很痛快,但此举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