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做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新时代干部
全覆盖改革后派驻监督单位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浅议
顶风作案
“996工作制”
学习类APP“凡进必审”正当时
徒弟有出息 师傅获奖励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类APP“凡进必审”正当时
□何勇海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净化“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防止有毒有害信息侵蚀校园、侵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避免学习类APP给学生增加额外学业负担、给家长增加不必要经济负担,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泄露的需要。

  近年来,做作业、查成绩、上网课等中小学学习类APP纷纷涌现,呈现出泛滥之势。一些学习类APP能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然而,还有一些学习类APP打着“互联网+教育”的旗号,却向中小学生兜售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不仅不能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以及立德树人,反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比如,常有家长向媒体投诉称,老师要求孩子使用的学习类APP已经沦为游戏APP,孩子更加沉迷于网游了。

  此外,学习类APP过多过滥,学生和家长疲于应付。一些学校不仅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还有APP作业,老师减了负,学生却增了负。

  可以说,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正当其时。教育部要求,学习类APP进校园,要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按照这一要求,如果有害APP蒙混过关,进入中小学校园,就要严肃追究学校的选用之责和相关部门的审查之责。这一点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才能还学校一方净土。

  釜底抽薪之举则是,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这一要求更考验主管部门的执行力,要防止可能的变相、隐形收费。

  当然,教育部门也要疏堵结合,奖励优秀学习类APP的开发运营者,做好“互联网+教育”的育人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