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位于武陟县黄河滩区的王园公路,只见宽敞整洁的道路宛如一条长龙奔向远方,路两侧栽种的绿化苗木生机盎然,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据了解,王园公路总长42.9公里,路面宽9米,单侧有5米宽的绿化平台,路两边有各100米宽的绿化廊道。这是该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陟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方法,高效管理,高水平养护,高效益运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40公里,全县15个乡镇(街道)和347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已形成县、乡公路网加通村公路支线网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与省干线公路以及乡镇道路的有效对接和互通。
以规划为先行 夯实发展基础
为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顺利实施,突出武陟县地方特色、强化乡村文化元素,2018年,该县规划创建了长159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精品环线,其中县道130.22公里、乡道8.45公里、村道20.7公里,根据道路沿线两侧地形、地貌,共规划设计了西滑封党建示范基地、黄河滩区湿地公园、老城记忆、健身绿道等13个特色板块,高标准实施了西陶大街、大虹桥大街、北贾大街等15个穿村路段改造。
同时,该县以提升品牌形象为宗旨,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精心对城隍庙游园、五车口遗址、西陶文化体育广场、北郭黄沁文化公园和党建广场等节点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
以建设为龙头 提升路网档次
精准发力,加大建设力度。该县新改建农村公路52公里,其中五老线、程贾线等“白改黑”完成16.7公里,改建、大修35.3公里,投入资金1.2亿元,实现了等级公路行政村覆盖率100%的目标,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促进了农民增收。
严格监督,打造民心工程。该县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七公开”制度,在县政府网站和县农管所、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和施工现场等地对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内容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精心规划,统筹整体布局。该县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农村路网为引线,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打造,大力实施“一路一策、一路一景”旅游道路建设,不仅建好公路,更延伸内涵。
以管理为支点 做强公路品质
创新路域环境整治方法。该县将路域环境整治、公路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卫生清洁行动等一起安排部署,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1.9万平方米,美化墙体9.6万平方米,同时配备专门设备,安排专职人员,保证各主要线路、村内道路日扫日清,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累计完成路域环境整治110公里。
打造农村路网安全体系。在农村公路建设与安保设施建设中,该县严格坚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三同步”原则,全县新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对县、乡道路的急转弯、陡坡、连续下坡等险要路段设立防撞护栏,及时完善附属设施;对全县农村公路桥梁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定检率达100%,最大限度保障通行安全。
以养护为抓手 提升服务精度
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该县开展养护中心站规范化创建,共建设5个现代化养护中心站,其中3个通过了省公路局的达标验收;出资200余万元购置养护机械,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效率。对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问题严重的高九线、五老线、焦西线等进行了大修改造,解决了沿线3万余人的出行难问题。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该县按照“村养护、乡管理、县考核”的原则,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道,逐级明确管养责任,设立三级路长,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日常养护,将道路养护、管理、运营人员和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农村公路长效管养问题。
提升基层养护本地化水平。该县创新构建多样性、本地化的养护模式,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以村级为单元,负责辖区内的县、乡、村道的日常管护工作,村两委会明确一名副职具体负责;制定《武陟县“四好农村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对达到标准的县、乡、村道每月每公里分别给予3500元、1800元、300元的养护资金补助,并将“四好农村路”日常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护好农村路打下坚实基础。
以运营为根本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该县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创建3年行动工作目标,着力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和行政村客车通达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农村客运班线13条,投入营运客车97辆,开通电话预约班车10个,全县347个行政村(含35个贫困村)通车率达100%。
以提档为方向 深挖公路内涵
提升“美丽公路+旅游”的传统服务。该县紧紧围绕嘉应观景区、妙乐寺景区和黄河文化景区,大力实施旅游道路建设,成功打造黄河风情大道和沿黄走廊——王园公路,为该县旅游产业及黄河滩区开发奠定了交通支撑基础。
创新“美丽公路+健康”的功能拓展。该县依托黄、沁河的防洪堤建设,以健康休闲为主题,打造王沁线4.4公里健身绿道示范段,保障群众在安全中锻炼身体,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体现“美丽公路+扶贫”的行业形象。该县对35个贫困村的道路全部进行整修,一些村庄通过道路整修,休闲采摘、生态旅游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交通扶贫的基础支撑作用。
李新芳 何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