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的经济社会秩序已逐步向正常轨道靠拢,全市工业经济也出现了积极的因素,为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速度的加快打下了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月至2月份回升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六位。
企业复工早、复工率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市2月7日就召开了全市工业企业开复工电视电话会,对全市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部门从2月9日开始协调煤、电、消杀防护物资等企业生产要素调度配置,组织符合标准的工业企业快速复工,复工率一直稳居全省前列。截至3月23日,我市剔除阶段性生产、环保管控等原因无法复工的企业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此外,我市自2月17日之后连续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也为工业企业复工步伐的加快提供了良好条件。
用电量指标快速反弹。基于我市工业企业在快速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相关运行指标也出现了明显攀升。3月份,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8%,较2月份回升32.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较2月份回升10.5个百分点。电力指标的快速回升,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回暖。
企业库存快速减少。受疫情影响,我市1月至2月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多数停工、产品运输不畅,工业企业普遍出现产品严重积压的情况。3月份以来,我市工业企业全面开工,经过疏通产业链、帮助企业扩展销售市场,目前工业运行态势良好,多数工业企业库存正常,产品积压难题已基本化解。经市统计局摸排调查,目前我市存在库存严重积压的企业占比较小,在450家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存在库存严重积压情况的企业仅有42家,占比为9.3%,3个县(市)区企业无库存严重积压情况。
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基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达产进度逐渐加快,预计近段时间我市工业经济指标将呈现螺旋攀升的态势,后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方面,需要继续借助各种政策、环境等因素加速回补,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税收阶段性减免力度,全面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用减税降费提高企业“止血能力”;采取复工复产中解难点、通堵点、治痛点工作手段,用复产达产恢复企业“造血能力”;强化财政政策的公共风险管理功能,通过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用财金协同加强政府“输血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用更加针对性的手段渡过危机,如积极补位产业链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努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增强全市工业的经济韧性;积极寻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契机,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