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我市住宿业已陆续恢复正常营业秩序。复工之后,这些门店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能否让人放心入住呢?近日,记者跟随山阳区卫生计生监督所执法监督人员对辖区住宿业进行了随机抽查。
位于市焦东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的兰亭驿站精品酒店于3月5日恢复营业,虽然和疫情之前相比,入住客人接待量下降了70%,但是防疫这根弦始终没有松。目前,该酒店的公共区域每天都要进行三次消毒,进入酒店人员均要完成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手部消毒等防疫流程,最后再手机扫描“疫情防控行程卡”二维码,一切均无异常,方可进入酒店。
执法监督人员先后对该酒店的临时隔离点、酒店大堂、消毒间、布草间、客房等进行了监督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该酒店干净、整洁、消毒保洁程序规范。“虽然目前入住率仅有30%,但是防疫工作我们一直都在有序进行,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对大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可接触设施定时定点清洁消毒,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及医用手套进行操作。同时,我们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做好工作场所防控,指导员工个人防护,越是关键阶段,越要把防控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只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确保宾客安心入住。”酒店经理郭海翔说。
位于市解放路的昆仑乐居酒店于3月10日恢复营业,执法监督人员抽查客房时,看到一名保洁人员在打扫客房,整个清洁消毒流程符合规定。该酒店经理告诉我们,复工之前就已经对所有员工进行了防疫培训,复工后更是严格要求,认真落实,现在每间客房除完成常规消毒外,还会使用紫外线灯进行二次消毒,而且客房内均使用一次性口杯、拖鞋等物品,保证做到一客一换,确保旅客住宿安全。
恢复正常经营后,酒店需要注意哪些防控要点?执法监督人员提醒,酒店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运营管理,做好物资储备。要完善疫情防控责任体系,酒店经营者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同时设立卫生专管员,具体负责酒店疫情防控工作;要制订并实施本经营场所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设置应急隔离间(区域),确保能够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要准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如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公共用品消毒剂或医用酒精、电子体温测量仪等,以满足本经营场所疫情防控需要。
二、细化清洁消毒,保障环境卫生。要加强客房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使用中央空调的应关闭回风系统,同时增加空调过滤网的清洁消毒和更换频次;要严格落实大堂、电梯、楼道等重点场所公共区域地面、公用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的消毒工作,每天营业前后至少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要索取公共用品用具配送单位的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做到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用一消毒”。
三、加强宣传培训,增强防控意识。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员工自身防控意识,严格要求员工必须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要建立体温监测台账,每日对上岗员工进行体温监测,若员工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对进店顾客进行新冠肺炎以及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顾客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严格“绿码”通行,控制人员聚集。要求顾客进店前须出示个人健康“绿码”,同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即<37.3℃)且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者方可进店;要安排专人指导顾客排队,保持1米以上间距,同时要求顾客全程佩戴口罩;酒店餐厅应实行分餐制,减少桌椅摆放,加大桌间距离,自助餐厅应安排专人指导顾客有序排队取餐,保持1米以上间距。疫情解除前,禁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