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崔红玲
11月18日7时,在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一位50多岁的男子背着包出门了。
行头一如既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工作衣,一双有些发污的线手套,一个装满螺丝刀、钳子、万能表等工具的包,一顶安全帽,一架绝缘梯……
按他的工作计划,今天先去孤寡老人靳闺女家中检修一下线路,再到大辛庄村的几个台区进行检修,之后吃午饭,紧接着就开始抄表。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台区检修工作刚刚结束,他的手机就响了,一位用户在电话里着急地说:“我家突然停电,午饭都没法做了……”
于是,他立即转身前往这位用户家中。经过检查,原来是线路老化引起的停电,经过1个多小时忙活,这位用户看着屋内又可以正常使用的家用电器长舒一口气,笑了。这时已经13时58分了,于是他就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袋方便面,一边干吃,一边开始抄表。
过往的村民看见后心疼地说:“都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可你午饭吃这个怎么能行?晚上几点下班还是个未知数,长期下去,胃如何受得了。”
他笑着说:“电力人就是这样,哪里需要哪里去,胃早就习惯了。”
他,就是博爱县电业局许良供电所大辛庄村农电工丹怀贵。村民亲热地喊他“丹宝”,因为在他们眼中,丹怀贵就是村中一宝,无论什么时候总能及时赶来为大家排忧解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辛庄村有2000多户8000多人,是个少数民族村,丹怀贵30多年来就像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风雨无阻地及时抢修,不厌其烦地解疑释惑,寒暑无畏地上门服务,用一颗热诚的心温暖着大辛庄村的每一位村民。
今年夏天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期间,一些村民不让施工人员在自家门前挖坑立杆;有些是在前边住的村民拒绝在后边住的村民电表往前装……但是不管是什么麻烦事,只要丹怀贵一来做思想工作,就没人再说个“不”字。
村民纷纷说:“第一轮农网改造期间,为改善村里的用电环境,让我们用上舒心电,丹怀贵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抽出时间多陪陪妻子,后来妻子在他架设线路时由于心肌梗塞离世,办完妻子的丧事后,他把悲伤之情藏在心里,继续没日没夜地在线杆、台区间奔走。我们相信,只要丹怀贵去干的事,绝对是对我们有益的事。”
这点不但村民相信,丹东翻砂厂厂长刘学杰也信。
其实,在电业局给他装上功率因素表的前期他是不信的,虽然丹怀贵耐心解释了一个多小时。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在核查电费时感觉吃亏了,于是就生气地打通丹怀贵的手机,张口就是指责。可后来他信了,是因为丹怀贵在了解情况后,拖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身体上门对厂里的用电负荷进行了调整,对大负荷电机进行就地补偿,避免了因“大车拉小车”空载运行多缴电费的情况。如今,刘学杰大老远地瞧见丹怀贵都要打招呼。
这点马记烧鸡店经理马建花更信。
今年7月26日凌晨2时,店里的冷冻机突然不运转了,原来是停电了,这把马建花吓得一身冷汗:正值酷暑,屋子热得像个蒸笼,若故障得不到及时处理,价值10多万元的鸡、鸭等就会变质。着急中,马建花拨打了丹怀贵的手机。不到10分钟,丹怀贵就赶来了,经过检查,原来是冷冻电机出现故障,线路漏电,从而引发保安器跳闸,丹怀贵迅速展开抢修,凌晨4时,看着灯重新亮起来,冷冻机再次运转起来后,马建花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握住丹怀贵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有人问他:“这样卖命地干,到底图个啥?”
丹怀贵说:“图个心安。”
白子原、靳闺女、闪富香3位老人是大辛庄村的孤寡户,由于这些老人家中贫困,丹怀贵实行“只抄电表,不收电费”政策,并与丁玉甫、丹保生、闫佳佳、闪保明4人为老人们轮流代缴电费。
丹怀贵的一言一行,大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长礼给予了高度评价:“大辛庄村的和谐稳定,怀贵功不可没!”
丹怀贵的一举一动,电业领导感到倍感欣慰,连年授予其“先进工作者”、“金牌农电工”、焦作供电公司“优秀农电工”等荣誉称号。
如今,丹怀贵依然走街串户为大家服务。
笔者问他:“你最盼望什么。”
他说:“我最盼望每天都能延长三四个小时,这样我就能为用户多办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