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杜玲) 家政服务行业专场招聘会昨日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跟前几天举行的专场招聘会大为不同的是,此次招聘会无论是进场企业数量还是招聘人数,都比以往各类招聘会少。
部分企业姗姗来迟
昨日10时许,记者在现场发现,不但是进场应聘的求职者少,就连本来数量就少的进场单位也有部分是姗姗来迟,整个招聘会显得冷冷清清。
“整体来说,这次招聘会的进场企业少,热情也不高。”据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前几天他们组织举办的其他招聘会十分火暴,当时进场企业有百余家,提供的岗位有2000多个。据统计,该场招聘会共有70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910个。然而,当天前来登记求职的仅有500人次,达成意向的仅52人。
家政服务人员难找
招聘会现场,记者遇见了刚当上妈妈的孟晓。她告诉记者,由于双方老人都在外地且年事已高,两人只得把养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月嫂身上。最为头疼的是,眼下请一个月嫂的费用和自己的工资相当,一个月大概1500元至2500元。
孩子出生前,夫妇俩就开始穿梭于家政中介公司之间。跑了四五家之后,发现每家公司对月嫂级别的划分都不一样,有经验的月嫂被贴上了“高级”、“金牌”、“五星”等标牌。可是当他们具体问起来高级究竟高在哪儿、五星究竟如何五星时,这些公司就回答不上来了。
据一家家政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春节前,家政人员的预定量都会翻番,许多家庭都想在岁末年初生孩子,因此月嫂的需求量随之增加。紧俏的家政服务也让服务费用水涨船高,记者走访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目前,我市普通保姆薪水已经上涨至1600元至1700元,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在2000元以上,不少雇主得知价钱后都直呼“伤不起”。
据市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焦晓留介绍,目前,我市家政服务市场没有准入机制,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标准不透明、不公开,易引起法律纠纷;供需双方不信任;从业人员不把家政服务当做一种职业,而抱有短期行为的思想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市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她们为啥不愿做保姆
焦晓留分析,很多人宁可选择累点、钱少点的工作,也不愿涉足家政服务。她们要么认为保姆地位低人一等,名声不好听;要么担心跟雇主相处不来,没有安全感;要么觉得家政业不自由,不愿意受人约束。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即农村闲散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女工。城市下岗女工在素质方面较具优势,但由于观念问题,宁可少挣点钱也不想给人家当保姆。同时,由于家政服务业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大部分保姆无相应人身保险、劳动保障,还存在服务超时、超量劳动甚至受歧视受虐待等现象,也使行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家政企业与保姆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实际的雇佣关系是在客户与保姆之间发生的,而保姆和客户之间的雇佣行为,并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此种关系导致保姆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导致保姆队伍严重不稳定,这也是“保姆荒”产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