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电力服务“照亮”姜农致富路
百字新闻
成功调解一起农资消费纠纷
生态花开冉冉香 文明博爱入画来
中站区文化产业扬帆起航
图片新闻
开展志愿为民服务活动
图片新闻
“五线”工作法为民解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花开冉冉香 文明博爱入画来
—— 博爱县争创“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系列报道之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强化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并逐步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村庄等都已不再是停留于人们脑中的概念符号,而是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托起了博爱人民生态崛起的梦想。

  在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新征程中,博爱县把“着力建设绿色博爱,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突破”作为新的、重要的举措,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名片,加快建设“绿色博爱”。

  发展生态主导型工业

  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是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该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推行清洁生产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优先发展高精尖科技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通过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及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的模式转型。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关闭污染严重和产能效益低下的水泥、造纸、化工企业34家,限期治理18家,9家老工业企业投资8000万元新上和完善了环保治理设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县千方百计引领工业经济朝高增长、高效率、低投入、低耗能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对现有企业,帮助督促创新技术、改进设备和节能降耗。同时,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对新上循环型项目实行试运行制度,即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循环型项目试运行1年内免收一切行政收费;设立循环经济贡献奖,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组织开发和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企业;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循环型项目,一律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并对项目建设中所需手续办理实行全程代理服务。目前,该县半数以上企业都建立了节能减排体系。

  推进生态农业化

  该县通过大力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和低碳农业技术,使传统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新路子。目前,该县65%以上的农户都采用生态模式进行种养,建成了1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农业部认证,农民每年从低碳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增收1800多万元。

  立体循环农业串起增收“金链条”。该县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猪—沼—莲—鱼—菜”五位一体、“猪—沼—鸡—菜”四位一体和“猪—沼—粮”三位一体的种养新模式,达到了能源循环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该县以“猪—沼—粮”三位一体生态模式为例,在小麦生长期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农药,既节省了投资、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又大大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目前,该县沼气示范户已达1.5万户。

  测土配方实现农业减排。“农业施肥,应该吃饱吃好不浪费。”该县农业技术人员说,“目前,我县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减少了肥料浪费,实现了氮肥减排。”该县通过向农户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合理确定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配比和肥量,科学用肥、合理用肥,有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改善了农作物品质,节约了生产成本,达到了以施用最少的肥收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该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0.68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75.34万亩;节省化肥3639吨,增产粮食4.47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08亿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该县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强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的同时,科学规划林业产业链条,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倾力打造“绿色博爱”。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夺得千峰翠色。该县大力发展平原林业,并加强农村四旁植树、庭院绿化和城镇公共绿地建设等城乡一体化生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昔日的荒山秃岭正逐步变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和“生态绿肺”。

  实施林业产业工程,实现林业产业富民。“东山核桃西山枣,冬天柿子夏樱桃”。该县突出山区林果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对林果业发展进行区域化布局,将核桃、樱桃作为主攻方向,兼顾发展晚秋黄梨、皂刺及其他林果。目前,该县规划建设了万亩核桃及林下间作园区、5000亩樱桃及林下间作园区、1000亩晚秋黄梨及林下间作园区、1000亩皂刺及林下间作科技示范基地,计划在3年内总体达到2万亩经济林规模,创建豫西北较大的特色经济林基地。

  此外,该县在城市发展中充分体现竹林水乡特色,实施了以保护竹林资源、治理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竹林水乡综合开发工程。同时,该县高标准完成了城区水系规划,努力建设“三纵四横三湖”城区滨水景观,逐步实现“水清、水动、水活”的竹林水乡美景。 王晓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