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版: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朝花夕拾
焦作日报大事记⑦
创刊伊始:借灶做饭
陋室随笔
复刊之后:苦尽甘来
新的世纪:新的梦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刊伊始:借灶做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贾随保
 
   

  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期,焦作日报社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印刷队伍。老报人卢好勇将这段时间的发展状态风趣地形容为“借灶做饭”。而最初承担起焦作日报印刷任务的是焦作市印刷厂。这是由焦作矿工报印刷厂和修武、博爱印刷厂共同抽调出21名员工组成的印刷队伍。卢好勇是少数几位全程亲历焦作日报印刷变迁历程的见证者之一。他说,创刊之初的报纸采用最传统的铅字印刷,印刷流程几乎全部需要手工操作。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报纸印刷普遍采用图文部分凸起的凸版印刷工艺,主要包括排字、拼版、铸字、照相制版、压纸型、平台或轮转印刷等工序。

  1957年创刊伊始,焦作日报采用的便是这种解放前已经开始采用的印刷方式。在报纸稿件交付印刷厂后,需要由拣字工从字库中逐一拣字、排版。当遇到字库中没有的生冷僻字时必须立即让铸字工现场浇铸铅字,以备当日印刷。“那时,拣字工们穿梭在一排排字架之间,面对着密密麻麻、字号各异的铅字,几乎是闭着眼睛就能把所有的铅字拣出来,那可是真功夫!”回忆此情此景,卢好勇感慨万千。卢好勇说,拣字、排版后要先印出报样以便校对人员校对。校对时,每变动一个字,前后相关铅字的位置都需要相应调整,因此,那时报纸排版和印刷期都很长。而在正式印刷之前,这样严格而烦琐的校对至少需要进行3次。“与现代化印刷技术的快捷化操作相比,最初的校对工作是一件烦琐的体力活儿。”焦作日报资身校对员张海洋感叹道。

  1961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年轻的《焦作日报》在全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气候影响下被迫停刊。

  时间如水,静静地流逝了21年。1982年,中共焦作市委决定,《焦作日报》恢复出版发行。那时,每周一期的出版周期几乎达到了报社运转能力的极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在于复刊后的焦作日报仍然没有自己的印刷厂。“借灶做饭”,是《焦作日报》复刊前期无奈而尴尬的现实。第一个月,《焦作日报》曾在新乡晚报印刷厂印刷了前4期报纸,共计4万余份。30年前,现任焦作日报社工会主席贾随保当年还是报社里的小伙子。他负责焦、新两地间的版样及报纸运输,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贾随保说,每周一他都要背着几大包版样和稿子坐车到新乡晚报印刷厂送版样,周五再由报社派车将报纸成品运回焦作,以备下周一将报纸准时送到读者手中。此后半年间,焦作矿工报印刷厂相继承担起了《焦作日报》的印刷任务。“再苦、再累,路途的奔波都不算啥,但没有属于自己的印刷厂心里总不是滋味儿。”贾随保说。

  那时,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印刷厂一直是焦作日报人心中最大的愿望。1986年年底,焦作日报社搬进了位于山阳路的报社办公大楼,同时印刷大楼也基本竣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