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田丈村的“菜”转“桃”
图片新闻
世相漫话
公 告
我市企业QC小组创出大效益
为景区饭店加把“安全锁”
三项措施促进“阳光交易”
也说说“中国式开车”
血的事故应是履行职责的警示碑
文化大院是个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田丈村的“菜”转“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核心提示:去年,东田丈村53个日光温室大棚和200亩拱棚(地面大棚)、200亩露天地,全部用于种植桃树。今年3月底,第一茬鲜桃熟了,在西安市场价格卖到60元一公斤。初战告捷,东田丈村的领头人花明奇却格外冷静,鲜桃不像苹果等水果耐储存耐运输,大量成熟后要么是市场成熟销路稳定,要么就得考虑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这可是个大课题。

  本报记者 王 言

  近一段时间,孟州市河雍街道东田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花明奇很忙。只要有人找他,大伙都会说:肯定在桃棚里转悠呢!

  是啊,如今这桃棚,比啥都费心,比啥都金贵。

  为啥?

  桃收成好不好,销路好不好,关系到“菜”转“桃”迈出的第一步是不是成功,关系着乡亲们的“钱袋子”能不能再鼓些,关系着“桃乡梦”能不能实现。

  这几年,东田丈村搞蔬菜大棚种植,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去年,村里创新思路,主动转型,开始了第一批种桃试验,新建的53个日光温室大棚和200亩拱棚(地面大棚)、200亩露天地,全部用于种植桃树。

  今年3月底,第一茬鲜桃熟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随着运蔬菜的车辆运到西安,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价格卖到60元一公斤。

  过去人说“五月(农历)桃儿鲜”,现在公历3月底就能吃到品质好、口感好、外观好的鲜桃,这个时间差让早上市的桃子卖出了好价钱。先是温室大棚里的桃,然后是拱棚里的桃,一批批毛桃、油桃陆续上市,50元一公斤,36元一公斤……喜坏了东田丈村村民。周边村的村民也纷纷来看,有的埋怨没早种桃树,有的暗暗下决心今年也要在温室大棚里种桃树。

  一片雀跃中,花明奇却格外冷静,他考虑得更多。

  昨日,记者在东田丈村见到正背着手在大棚里转悠的花明奇,与他边转边唠嗑。

  “你看,这棵树上挂果太多了,影响桃长个。”花明奇说,第一年种,虽说村民有栽种果树的基础,但到底咋种,心里也没谱。村里高薪聘请河北一名农技师来指导,结果还是种得五花八门。就拿这棵树说吧,又怕果子小,又嫌挂果少,这不,再三再四说,还是有人不舍得疏花。收桃时我拿三两秤称,一个桃少于三两不收,得让事实教育人、说服人。今年再种,规范化种植是第一关!

  规范化种植桃树是河雍街道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但鲜桃不像苹果等水果耐储存、耐运输,大量成熟后要么是市场成熟销路稳定,要么就得考虑深加工。今年只是试着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1000亩,今后如果种植规模达到5000亩,就必须考虑深加工,发展冷储、物流、加工、包装、农业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产业链,这可是个大课题,花明奇心里沉甸甸的。

  “不管怎么说,这“菜”转“桃”的第一步算走对了,愿意转型的村民越来越多。下一步怎么走好,还得下功夫琢磨。”花明奇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