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店“备战”忙
图片新闻
让外来农民工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确保招生工作公开规范
“四个到位”作好开学准备
图片新闻
召开校舍建设项目推进会
图片新闻
校园短波
“三创三提升” 树形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教育公平
——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体会
马村区教育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日前,我们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山西省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活动。短短三天时间,通过听取经验介绍、直面交流、到校实地查看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了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此次考察收获颇多,为我们迎接基本均衡县区达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本的均衡。近5年,晋中市委、市政府把“千校达标”工程作为“市长工程”“县长工程”,先后投资31亿元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薄弱初中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学校近800所;投资8亿元实施了城区和县城学校扩容改造工程,新增学位2万多个;投资6亿元实施了标准化配套工程,实现了装备提档升级;投资4亿元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该市5年投入50亿元,实现了校舍安全全覆盖,校舍标准化全覆盖,标准化装备全覆盖,“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

  择校的实质是择师。晋中市通过“以市统筹、顶层设计”的模式,创新思路,大胆改革,以教师“万人交流”为抓手,促进教师资源基本均衡。从2008年开始,该市从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考虑,坚持以县统筹、因地制宜、均衡配置、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教师要流动,校长先交流,实现了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在教师流动上,晋中市既考虑到交流教师的年龄、交流期限、距离远近、交流比例、考核方式等,又在交流人员职评晋级、评先评优和奖励方面出台政策;既从工作出发,又为教师生活着想,解除其工作和生活后顾之忧。交流政策上的人性化和导向性,促进了教师由“被动交流”转为“主动交流”,几年间交流教师1万余人,形成了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了教育公平。

  借鉴晋中市“以市统筹、顶层设计”的经验,我们将制定教师管理办法和流动政策,为县区教师交流,师资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和师生比,对不适宜教学工作的人员制定相应政策,保护高素质教师不外流,并及时补充高素质教师,解决学校因教师紧张雇用临时代课教师的问题,确保专任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晋中市通过多种措施,着力破解择校、择班难题,创设公平均等的就学机会,取得了明显成效,两项措施感受颇深,值得借鉴。

  以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为抓手,促进生源配置基本均衡。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定。晋中市从2001年开始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比例从5%逐步提高到100%,2010年秋季及之后入学的初中生享受100%到校政策。同时,对享受到校指标学生的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了一项鼓励择校学生限时回到片区内学校的特殊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当时2360名学生回流到片区内学校,大大减轻了城区和县城优质学校的压力。而实行招生指标“绩效分配”办法,又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为马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破解择校、择班难题,维护了教育公平。从2009年开始,晋中全市一盘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实施“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每年招生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招生方案,确定划片范围,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每年秋季开学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对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进行电脑配位、随机编班,公开宣布班级学生花名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花名。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行机制创新,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市。但随考察团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感到,同晋中市相比,马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要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拉高工作标杆,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