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李太昭
书记的三次批示
12月25日,沁阳市环卫工人白艳玲告诉记者,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写给沁阳市委书记魏新洪的一封感谢信,竟让魏新洪作了批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思,一定要关心群众疾苦,解百姓之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事情的缘由是:2002年3月11日,白艳玲的母亲被一辆机动车撞伤,虽经救治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左腿。经交警认定,肇事者负70%责任。白母住院期间,肇事者仅支付1500元后,再也不出钱了。白家东借西凑4万多元,白母才治愈出院。此后,白艳玲多次找肇事者讨要赔偿无果。2003年,白艳玲将肇事者告上法庭。同年3月26日,法院作出判决,肇事者赔偿白母53353.16元。然而,当法院执行时,肇事者却了无音信,执行“泡汤”。此后,白艳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小,并苦苦寻找肇事者。她想不明白,为什么等来的判决书,却是“空头支票”,公平、正义离自己到底有多远?反复思索后,白艳玲给魏新洪写了一封求助信。
11月22日,魏新洪接信后,当即在信件上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抓紧办理。12月3日,当相关部门把办理情况呈送给魏新洪时,他再次批示,持续跟进。12月9日,白艳玲的母亲终于如数拿到了赔偿金。百感交集的白艳玲,再次致信魏新洪。信中写道:是您,让我的人生从此不再负重;是您,圆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心愿;是您,让我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是您,让我觉得世间还有温暖、还有光明;是您,更让我坚定了把环卫工作当事业去努力的决心,扎下根、扑下身……
12月21日,魏新洪看到了这封感谢信。他深感不安,当即批示:我们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人民群众竟如此感激,让我们感到惭愧!我们的人民群众是多么通情达理、容易满足啊!请各级领导干部深思,一定要关心群众疾苦,解百姓之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民生事件引发作风“拷问”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拿着人民给的薪水,人民给的权力,就要为人民办事。最基本条件要干好职责内的事,要不还要干部干什么?我们必须从我做起才能真正转变工作作风,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魏新洪这样告诉记者。
为第一时间获取民意,近年来,沁阳市陆续开通了5638000市长热线、96553发展环境与作风建设投诉热线,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市长信箱及网上咨询、投诉专栏,引导群众通过绿色通道提出建议、反映诉求。
事件一:手机丢失之后
2月14日晚,沁阳市民张婷婷和朋友一同上街游玩,不慎将一部苹果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她和朋友遂到沁阳市太行派出所报案。当值民警以手机是遗失为由,不予立案。张婷婷要求查看街头监控录像,但被民警拒绝。无奈之下,她拨通了时任沁阳市长的魏新洪的电话。
魏新洪认真听取了张婷婷的请求,并表示“如果不能让百姓过一个开心舒心的年,就是我的失职。我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仅仅20分钟后,派出所打电话通知张婷婷,手机已找到。
大晚上的,市长竟然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老百姓找手机,张婷婷感到意外。她说,以前总觉得市长遥不可及,没想到却如此亲近、和善。
事件二:解决商埠街居民“用电难”
6月20日,魏新洪在阅览政协办公室呈送的一期《社情民意专报》时,一位政协委员反映的《关于保障商埠街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的建议》引起了他的关注。
时值高温酷暑将至,商埠街200余户居民、100多家商铺的用电难题却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魏新洪批示:“要设法解决,确保群众用电。”
据了解,从6月20日作出第一次督办批示至9月16日问题的初步解决,魏新洪为此事先后批示5次之多,督促力度前所未有。
然而,在该事件中,群众的用电问题在辖区和有关部门的协商中一再推迟,问题的解决,显然时间太过“漫长”。
事件三:整治出租车乱收费
一期《每周舆情动态》反映的“出租车乱收费、不打表,甚至比郑州的车费还要贵,并对客人出言不逊”呈送到了魏新洪的办公桌上。
出租车不打表,服务态度差,事关沁阳交通环境和城市形象。为此,魏新洪先后3次批示督办,终于让“乱收费”现象有所好转。
在8月12日的批示里,魏新洪这样写道:“出租车整顿初见成效,要继续规范并长期坚持下去。此事说明,再困难的问题,只要下真功夫,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看我们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放不放在心上,对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认真不认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民生实事牵动着百姓的冷暖、疾苦,也“拷问”着我们干部的作风。
据悉,目前,沁阳市已着手就“感谢信”展开一场全市转变工作作风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