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遍山路十八弯
记者手记
痴迷太极拳的逐梦人
“樊场主”的土地情缘
打造优秀新“村官”
图片新闻
80后机关干部的乡村体验
“星火工程”激发基层党组织服务热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机关干部的乡村体验
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月21日,孟州市河雍街道东田丈村。

  一大早,王琦、王江波、马超、王威、李廉洁五个80后城里小伙儿就来到村里的桃树大棚栽桃树苗。当天,是他们在村里和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第三天。前两天,他们上午劳动,下午走家串户搞调研。在温室黄瓜大棚,他们学着修剪长势过旺的黄瓜主枝,挖沟埋管敷设节水灌溉系统,每天都能出身大汗,晚上睡觉也分外踏实。

  拿笔的双手拿起了铁锨、锄头,两天下来,五个小伙儿手磨破了,腰酸背疼,但内心格外充实。

  这五个小伙儿的乡村体验,是我市“心系群众,转型先行”市直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联合开展,从89家市直机关选派101名青年干部,分两批22个调研组分赴全市11个县市区,用一周时间开展调研实践。王琦等5人是第二组。

  说起感受,五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说。

  市社科联青年干部王江波对东田丈村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感触最深。他说,东田丈村根本就不是他印象中的农村形象。街道一尘不染,六排小楼规划整齐,每家每户门前都配备了统一的垃圾桶,村里还安排了专职的保洁员。美丽乡村建设真不是一句空话!这两天,所见所闻催生他很多思考。比如,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比如,农村养老等问题。

  市五官医院青年干部王威和市水利局青年干部李廉洁两句话不离本行。王威说:“这两天慰问了几户困难群众,他们大都是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虽说有新农合政策和村里帮扶,但这些长期患病的人还需要更多帮助。如何给这些特殊人群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是一个大课题。”李廉洁说,两天来,他特别留意了东田丈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看到河道清理和农田水利灌溉设置都很规范,村里今年还新打了六眼机井。他建议,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的地埋管后期管护。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国税局青年干部马超感叹道。这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城里人多,邻居间经常串门,感觉很亲切。村里有一条孝道文化长廊,内容挺丰富。他在走家串户调研时发现,无论是致富能手,还是低保户,大家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都有那么一股子乐观向上的劲头儿,正能量满满的!

  作为二组组长,市政府办公室青年干部王琦是这两天唯一没睡踏实的人。白天劳动调研,晚上整理信息,思考问题。东田丈村是远近有名的明星村,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村子的发展离不开“一肩挑”花明奇。这两天,他一直在琢磨,花书记为啥威信这样高?一个“公”字,公平、公正腰杆就硬,就有底气;一个“思”字,一直在思考咋发展,从果蔬往种桃上转,一直都在创新;一个“勤”字,自己勤劳致富后带动全村致富,每天7时,他准时来到合作社,心闲不住,腿更闲不住。这样的党员干部,群众咋能不服气!

  “睡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心里却是热乎乎的。这样接地气的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受益太多了!”五个80后小伙儿表示,自己做饭,下地劳动,感受农村最真实的生活,也感受农村最真实的变化。群众对我们亲,我们该拿什么样的工作成绩回报他们?小伙子们想了很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