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在温县产业集聚区内,有这样一家企业,在短短几年中,投资5.7亿元,整建制异地搬迁。与整体搬迁前相比,该公司不仅产品的品种增多、产值大幅提升,而且成为我国三大电网公司的合作供应商,跻身国内该行业的第一梯队,得以展翅高飞。这家企业就是河南省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说起该公司,还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该公司的前身是国营河南省中原电容器厂,成立于1969年,是国家原机械部和电力部定点生产电力电容器的厂家之一,也是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1998年5月,该公司改制为私有股份制企业。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缺少创新等原因,企业经营举步维艰。2009年11月,被焦作市天赐集团收购后,董事长樊成林毅然作出了将公司整体搬迁的重大决定。
“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企业发展需要,也是形势所迫,不搬可以说没有出路。”樊成林说。该公司的老厂区位于温县县城的繁华地段,占地只有16亩,很多设备都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古董”,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010年,该公司位于温县工业集聚区内占地196亩的新厂区开始了高起点、高规格的建设。一期投资3亿元,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5月建成投产,建成2个车间、一座办公楼和一座宿舍楼,达到年产400万千乏电力电容器产能,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二期投资2.7亿元,于2012年1月开工,2012年9月建成投产,建设厂房3栋,引进全自动生产线3条,包括世界上先进的全自动卷制机、自动芯子生产流水线、全自动真空干燥浸渍系统、全自动电容器清洗喷涂流水线、全自动电容器高压检测线等关键工艺装备。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使该公司电容器的技术工艺水平大幅提升,真空干燥处理时间较改造前缩短了50%,真空度提高至0.5Pa,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该公司还十分注重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建设。200余人的职工队伍中,其中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5人、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0余人,还在郑州市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市场销售中心。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的脉冲电容器以及与湖南大学联合设计的交流滤波装置,被广泛应用到高科技行业,并出口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目前,该公司研制并生产的产品品种有高压并联电容器,集合式、脉冲、串联、滤波电容器,高压并联补偿成套装置等15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河北、河南、湖南、安徽等20多个省市。该公司研制生产的高压全膜并联电力电容器和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是全国城乡电网改造第一批、第二批重点推荐使用设备。
由于具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过硬的产品质量,2012年,该公司生产的电力电容器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组评审,使该公司成为我省继平高集团、许继集团之后,国家电网的第三家合格供应商。2013年,该公司成为内蒙古电网公司合作供应商,2014年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的合作供应商,三年迈了三大步。2014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该公司的产量达到600多万千乏,销售收入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