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已经完成了870多双拖鞋的制作,离实现心愿的一天已经不太远了。”4月23日,在山阳区定和街道丰收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63岁的焦作供电公司退休员工邱英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邱英梅是个热心肠的人,在丰收社区提起她,所有人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2012年国庆节过后,邱英梅看到,随着天气转凉,一些老人外出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如果老年人出门带一个棉坐垫,就能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了。”她说。于是,从小心灵手巧的她翻出了家里闲置的布料,又到批发市场买来了海绵等材料,一有空便坐在缝纫机前做坐垫,有时晚上还加班加点干。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为社区老人做了80多个“爱心小坐垫”。
2008年,邱英梅的一位同学送给她一双手工拖鞋,一开始没有在意,后来她感到穿起来很舒服后,便萌生了学做拖鞋的念头。于是,她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手工工作室,制作出来的拖鞋全都送给了周围的朋友和社区的老人。
2012年6月份,她决定在重阳节到来之前制作150双拖鞋送给社区的老人。在社区领导的支持下,她把工作室从家中搬到了社区。天气越来越热,要在3个月内做好150双拖鞋,谈何容易。“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地做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老伴李伟虽然支持她的这项善举,心中却有着说不出的心疼。
为了不受打扰,邱英梅把自己关在没有空调的工作室里,加班加点做鞋。每天一大早她就来到工作室,一直干到晚上才离开。从剪鞋样、下布料到绱鞋,每一道工序,她都格外认真仔细。因为她觉得,既然是送人,工艺一定要讲究。最终,在重阳节那天,社区里又有一批老人收到了这份凝聚了邱英梅心血和汗水的礼物。
那段时间,生活虽然紧张而充实,甚至有些苦,但看到老人们拿到拖鞋后充满感激的眼神,邱英梅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此,邱英梅就走上了这条停不下来的做鞋之路。如今,光是买鞋底和布料就已经花去了她8000余元的退休工资。原本喜欢唱歌、跳舞和户外运动的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做鞋上。她的手上,到处是厚厚的老茧和做鞋时留下的伤疤。这种在别人眼里赔钱受罪贴工夫的活儿,却让邱英梅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从开始学做鞋那天起,我为自己设定了做够1000双拖鞋的目标。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了社区和家人的支持与帮助。社区的年轻人经常和我一起干活,老伴和女儿也甘愿为我打下手。现在,又有几位热心肠的老人加入了我的‘爱心手工作坊’。”邱英梅感慨地说。
为了弘扬和鼓励她的爱心之举,丰收社区专门为邱英梅设立了“邱阿姨爱心手工展示柜”。去年4月份,邱英梅作为省电力公司系统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国家电网华中分部举办的学习“全国道德模范”解黎明先进事迹推广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高度评价。去年12月份,她荣获焦作市“志愿者服务市长奖”。今年1月份,她被授予“十佳最美山阳人”称号。颁奖仪式上,主持人宣读了评委会给她的评语:“退休不褪色,手巧心更美,爱心为社会,美名传山阳。”面对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一张张热情的笑脸,这位花甲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外,《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日前,她又被市委宣传部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这就是我所追求的老有所乐的生活。如果有能力,我愿意一直做下去,还要带动更多的人,把这分爱心一直延续下去。”邱英梅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