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七百间街道太行西路社区有“三多”:离退休职工多、低收入居民多、孤老病残家庭多。2012年春节后,芦娟娟来到太行西路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是墨守成规地干好3561户9957名居民的办证、咨询等日常工作,还是创新工作方式,把社区打造成一个居民自治、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幸福多多的小区?芦娟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通过阅读有关社区建设的书籍、网络浏览北京等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视频请教在上海从事社区工作的同学,芦娟娟渐渐在脑海中理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机制,着力培育、发展、扶持社会组织,以杠杆效应调动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社区互助、民主自治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居民管理、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
爱心助学会就是长期在太行西路社区开展慈善活动的社会组织之一,3年来,他们先后为10多名贫困学子送去1万元助学金;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中,组织1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举办3场外来务工人员联欢会……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爱心助学会累计向该社区中小学生提供了价值4万余元的教育物资。
该社区还与非营利性脑瘫康复训练社会组织沁阳金蕊康复中心、以关心帮助孤寡独居老人为己任的社会组织爱心连线合作,为辖区180名残疾、智障居民提供帮助。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沁阳金蕊康复中心累计组织该社区居民参加脑瘫康复训练1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芦娟娟还通过引进人才、提供场地等措施,建立了至亲宝贝服务队、夕阳红文体队等各类社会组织10余个,持续开展帮扶、助学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芦娟娟对工作满腔热情,甚至在蜜月旅行时,有意选择社区服务水平高的杭州、厦门等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以便学习取经。
记者手记
走在太行西路社区弯弯曲曲的小巷里,身材娇小的芦娟娟步伐矫健,不像一个已有8个月身孕的准妈妈。走到一个居民楼,芦娟娟径直上到3楼,敲敲门走进去,喊了一声“姨”,随即搬把椅子坐在一位老人身边,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就像老人的亲闺女一样。对于社区里的许多孤老病残家庭,芦娟娟常来常往,与家庭成员没有什么两样。
芦娟娟有一个专用电话本,记满了社区医生、为孤寡老人理发的理发师、热心公益活动人士、儿童早教老师等人的电话号码。她说:“社区里人多事杂,我时刻准备着接居民的电话,也时刻准备着打电话找人为居民服务。”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