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市道清中学在受学生生源、转学择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沉心静气、苦练内功,推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去年,该校共有254名学生参加了中招考试,其中16人过焦作一中分数线、41人过焦作一中分配生线,焦作一中升学率达15%,升学进步率达256%。
该校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教师团队的拼搏,得益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得益于小班教学、培优扶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先后介绍该校在多种不利环境的影响下,如何攻坚克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教28年来,她曾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省级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从教28年来,她始终把学生看得比荣誉重要。从教28年来,她以身作则,让学生信服;兢兢业业,创造教学奇迹;不辞辛劳,陪伴学生成长。她,就是市道清中学数学教师王中玲。
在三尺讲台上,王中玲充分发挥她的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独特风格打造活力课堂
数学这门课在很多学生眼里,无非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而,只要是王中玲教过的学生,大多都酷爱学习数学。
在王中玲的课堂上,幽默、风趣是她一贯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王中玲都会设计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中玲说。
一次,王中玲在给学生讲合并同类项时,设计了问题情境:“三棵大葱+两个萝卜=?”几秒钟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相加。”王中玲问:“为什么不能相加?”学生回答:“这两种蔬菜不是同一类,所以不能相加。”王中玲紧接着又问:“那么4a+2b等于多少?”学生纷纷表示:“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这时,机智幽默的王中玲赶紧说,“以后谁要是再犯同样的错误,那可就是萝卜加大葱等于大枣了。”学生听后,笑声一片。就这样,王中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顽症。
有一年的教师节,王中玲收到了一个学生送来的贺卡,上面写着:“王老师,我非常喜欢上您的数学课,您总能把我们的困惑在幽默中化解,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祝您节日快乐。”王中玲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凸显。
培优扶弱注重个体教学
王中玲所教的班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他们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潜能和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每天,王中玲都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小班化教学,老师可以有效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王中玲表示。
与此同时,王中玲还坚持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人人过关,通过“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的“四清”教学活动,实施公平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另外,王中玲对学生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试卷都会认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王中玲还开展了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用家教式辅导、导师式指导,重点扶持,着力培优;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指导学生寻找缺陷,采取针对性训练;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治瘸扶弱,提高能力。
从去年开始,王中玲建立了班级微信群,要求每个学生每晚将家庭作业用家长的手机拍成照片,发到群里。针对每个学生发的家庭作业照片,王中玲在微信群里逐一进行指导。
有的学生作业写得慢,王中玲就等到深夜,直至最后一个学生的家庭作业经过审阅后,她才完成了一整天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王中玲还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进行语音授课,并把知识点拍成视频发到群里,保证全班学生共享。
让每一块璞玉熠熠生辉
“每个学生都犹如一块璞玉,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才能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消除自卑感,迈出前进的步伐。”王中玲说。
平日里,王中玲通过日记的方式与学生谈心,分享他们的快乐、排遣他们的忧愁。长此以往,她所教的学生脸上的笑容是灿烂的、眼中的目光是自信的,并从被动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使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
用耐心陪伴学生的成长,用细心发掘学生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王中玲用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去关心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是我的追求;关注自己的学科,做卓越课程开发者,是我的愿景;热爱自己的学生,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是我的理想。”王中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