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梦在书法魂在拳
“透明”的楼院更美丽
停车位分男女
托起明天的希望 顾培利 作
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在书法魂在拳
——记市太极拳书画院院长殷全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殷全贵介绍创作感悟。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用水墨丹青宣传太极拳,用象形书画阐释太极拳,用艺术语言揭示太极拳的哲理与奥妙……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把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挚爱化作浓墨,挥洒笔端,铺陈纸上。

  数十年书法与拳法兼修,他深谙笔墨挥洒顿挫与拳路阴阳捭阖之间的相通之处,由此把中国书法艺术中形意兼备、动静相间的特点与太极拳的套路、招式相结合,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独辟蹊径,探索书画融汇、书法与象形字融合的新路,成为我市太极拳象形书法的开路人。

  这位老人,就是我市太极拳书画院院长殷全贵。3月初,本报记者走近殷全贵,探寻他在太极拳书画领域呕心沥血的探索创新之路,感受一颗用深情讴歌宣传太极拳的赤诚之心。

  吃不饱饭的孩子爱书法

  深爱、执着,甚至痴迷、忘我……走进殷全贵的太极拳书画人生,你能看到一个以心血为墨来描绘、诠释、赞美太极拳的老者。

  现年74岁的殷全贵,如今仍坚持朝九晚五的工作节拍。他每天来到离家几公里外的一间画室,中午不休息,或读书,或构思,或伏案创作。午饭大多是方便面。记者在此看到,画室仅有10余平方米,除了一张画案外,就是摞得很高的画作。

  交谈中,殷全贵对太极拳的热爱溢于言表。从他的言谈和作品中,记者能感受到,他对太极拳的哲理、拳理、套路、招式等均有很深的研究。殷全贵说,自己热爱书法,也习练过太极拳,深谙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奥义和健康养生方面的益处,所以有责任用书法的形式宣传太极拳。

  他喜爱书法,是从六七岁时开始的。殷全贵说,他生在1942年春,正赶上河南大饥荒。出生那天,父亲出门想给刚生过孩子的母亲买些东西吃,可物价太高,他两手空空回到家里,悲愤之中为这个刚到世上的孩子取名“全贵”。

  3岁时,父母带殷全贵从老家延津县讨饭来到焦作,落户到如今的马村区。谁知,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竟迷上了书法。他9岁那年的春节,村里来了一个书法造诣很高的人——南京某大学的教授回乡探亲,殷全贵春节期间全待在教授家里学书法。

  教授走后,殷全贵就自己练习写毛笔字。“所谓毛笔就是用一根木棍绑上棉花团制成的,墨汁是锅灰加点儿水,纸是黄草纸。到了第二年春节,我给大家写门对。人家希望写‘全神老爷’之类的话,可我给全村人写出的门对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殷全贵说。

  新中国成立后,他家分到了田地、房子和牲口,日子终于好过起来。可到了1962年,台湾当局叫嚣要反攻大陆,正读高三的殷全贵在课堂里坐不住了,他报名参军,走进了炮兵队伍。

  为了争口气练起太极拳

  因为有文化,殷全贵被分到炮兵计算班,并兼做宣传工作。“我有高中文化基础,所以学得快、技术好。1964年,我在全军大比武中获‘神炮手’荣誉称号。同时,我还经常在《战斗报》发表文章。”殷全贵说,入伍前母亲不想他去当兵,原因是他走了家里的地没人种。他许诺母亲尽3年当兵义务后就回家种地,可3年服役期满时,师长点名要他留下。就这样,他在部队又干了6年。

  1968年,殷全贵退伍后被分配到焦作铁路北站,先做运转工,后任助理值班员。“我有车皮调配权,可以要到整列车的车皮,这在计划经济时代被称为‘实权派’,可我始终没有谋过一丝私利。”殷全贵说。

  不久,焦枝铁路开始建设。这项工程的工期紧、条件差,殷全贵主动报名参加焦枝铁路建设,并要求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当时,如今的月山站还是一片山丘荒地,殷全贵一边参加编组站建设,一边从事宣传工作。除了画幻灯片、办宣传版面外,他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30多篇。

  “我跟太极拳结缘,完全是为了争口气。”殷全贵说,“刚参加工作后的一天,一个强壮的工友,看我个子小、身体瘦,便戏弄起我来。他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我抓起来,还让我双脚离地转了好几个圈。我自尊心受到伤害,便跟一个师傅学起陈式太极拳,决心有朝一日也‘回报’那个工友一下。”

  “每天下班后,我就跟师傅学拳,早上起来自己练习,风雨无阻,不分节假日。一年后,我感到自己变强壮了,原来双手举不起的人力车轮子,现在单手就能举起来。一天,这位工友又想戏弄我。他上来抓我时,我侧身躲过,接着顺手一捋,一下子把他撂翻在地。”殷全贵说,自己学练太极拳的动机不好,但练拳让他对太极拳有了深刻理解。从此,他坚持习练太极拳,端正态度,修养身心。

  1998年,殷全贵退休。“我从此有时间写字了,每天提个水桶到公园里练字,各种字体都写。”殷全贵说,其实他在工作时也坚持练字,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都用来买纸墨了。没钱的时候,他就买卫生纸当书法练习纸,至今家里还有上万米长的卫生纸习作。

  “练字时,我感到书法与拳法有相通之处。太极拳动则分、静则合,刚柔相济、连绵贯通,这跟书法动静相间、虚实结合的笔法一脉相承。”殷全贵说,他在练字时常常不由自主地借用了练拳的动作。

  “习练书法,不应单纯为写字而写字,自己身在太极拳发源地,为什么不用书法来阐释和宣传太极拳呢?”殷全贵退休不久,就萌发了这样的想法。由此,他走上了把书法和太极拳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当书法遇上太极拳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殷全贵在摸索中发现,通过把简化的汉字还原成象形字,再加上艺术元素,就能写出形象表现太极拳的作品。

  在殷全贵的书法作品中,记者看到了“太极拳”这三个字的艺术表现方式。一个张开双臂的“大”字加上一笔,就成了“太”字;两个人对练,构成了“极”字;“拳”字上半部出头的地方,一笔下来很像人头,而一撇一捺,宛如打拳人挥动的双臂,整体看来,既是字,又是画,形象生动,刚劲

  有力,浑然天成。

  在象形书法的基础上,殷全贵进一步把字与画相结合,以画境出意境,用字画表心声。如《青龙出水》作品,“青”“出”二字为书法字体,“龙”则为象形字,而“水”则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一幅作品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在画室,记者看到他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七式为基础创作的《白鹤亮翅》象形书法作品,见到了表现老架一路第十八式的《青龙出水》字画结合作品,还见到了多人共同创作的《太极拳六大门派》17米图文并茂书画长卷、《太极拳六大门派》60米书画长卷……

  创作是艰苦的。殷全贵说,自己时常在睡梦中不自觉地进行创作构思,一旦有了灵感,马上下床抓起画笔记下来。他不愿午休,就是怕把上午形成的创作思路打断。市太极拳书画院副院长杨传学介绍,殷全贵非常勤奋,每天都在创作。2015年,为迎接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他在夏季连续数月全天创作,因劳累过度几次晕倒在回家的路上。

  从事太极拳象形书画创作以来,殷全贵用掉的纸、墨难以计数,他的退休工资基本都用在了购买纸墨和装裱字画上,而他的作品几乎全都无偿赠送给了太极拳爱好者。因此,他也结交了许多太极拳界的朋友,许多名师高手都是他的座上宾。

  2008年,殷全贵发起成立了市太极拳书画院,如今有会员30多人,已创作太极书画作品1000余幅。为了更好地弘扬太极拳文化,殷全贵和大家带着作品参加过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省运会、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殷全贵创作的书法作品《太极魂》,在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中获得金奖。

  书为心声,拳由心走。书法与拳法,合于殷全贵的心中,孕育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