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中国的宣传主题为“健康睡眠远离疾病”。根据中国城市的市场调研显示,成年人一年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由此来说,失眠也是一个大问题。在世界睡眠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针对失眠这一问题,给出专业解答。
主持人:李主任,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睡眠日”的由来?
李凌云:好的。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尤为重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为了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主持人:请问李主任,世界睡眠日设立有何意义?
李凌云: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其中,失眠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失眠人群没有得到合理诊断与治疗。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
主持人:失眠的定义是如何界定的,什么原因会引起失眠呢?
李凌云:人在躺下15~30分钟内入睡是正常的,若超过1个小时仍然不能入睡,就是失眠。失眠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患上精神心理类疾病、有烦心事、工作压力过大、患上相关器质性疾病或是吃了导致兴奋的药物等。失眠会使大脑因得不到充足休息,进而导致头疼、头晕、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等现象,长期失眠会令年轻女性出现面色发黄、皱纹增多等早衰现象,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会降低,引发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
主持人:李主任,请您介绍一下失眠背后隐藏哪些具体病症?
李凌云:好的,我大致介绍几种。《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饮食不节、肠胃受损、胃气不和,就会导致失眠。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失眠患者中,约有43%的患者因“胃不和”造成;长期失眠是抑郁症的高危因素,也是抑郁症得到早期表现,而失眠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比非失眠患者高3~4倍。除了抑郁症外,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也会引起失眠、焦虑症状。更年期综合征,不少中年妇女有失眠症状,而这不是由更年期综合征引发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此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发展较快,病情非常凶险。另外,还有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失眠症状。
主持人: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中医有哪些优势呢?生活中哪些小改变可以改善失眠?
李凌云:当然了,在治疗失眠上,中医确实有独特优势。中医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或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宿食停滞化为痰热而扰动胃俯;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这些都能导致失眠。中医治疗失眠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清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在此基础上选加安神之品。下面,我通过一个病例介绍一下。冯先生因整夜失眠,心情烦躁、坐立不安,甚至还产生了轻生念头。于是,冯先生的家属带其就医。经检查,冯先生的身体各项体征均正常。后经多方求治,最终冯先生被确诊为失眠症。经熟人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效果不错。于是,冯先生的家属抱着试试的心态到中医院治疗。经中医辨证,冯先生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应用疏肝健脾,宁心安神方法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冯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除了口服中药治疗失眠症外,中医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比如,针灸、耳穴压豆法、穴位贴敷法、足浴法、推拿、音乐舒缓疗法。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失眠常常是焦虑症、抑郁症伴发症状,因此,治疗失眠,也可以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在生活中,一些小改变也能改善失眠。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饭不过饱,睡前不喝浓茶和咖啡,不做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性的电视或书籍等,平日注意参加锻炼,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