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卫生和计划生育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卫生计生系统召开“十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
市卫生计生系统召开推进会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图说卫计
市卫生计生“十大项目”督导工作全面启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市卫生计生“十大项目”解读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刘 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4月13日,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召开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十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发布卫生计生“十大项目”。这意味着,卫生计生“十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那么,卫生计生“十大项目”具体包括什么内容?最终将实现什么目标?怎样推进?记者就此到市卫生计生委进行了采访。

  卫生计生工作如何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保障百姓健康?紧扣百姓需求,市卫生计生委从今年1月起,全面开展调研活动。几个月来,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多方征求基层意见,该委确定举全系统之力,全面抓好卫生计生“十大项目”建设,打基础、求突破、谋长远、惠民生,将重点工作转化为一批项目来推进实施,在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尚属首次。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项目

  目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县域签约率≥70%;城市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率≥40%,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35%,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50%,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50%。为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科学生26人,为县医院培训骨干医师48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20人。

  解读: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管理;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全员培训;深化医联体建设,继续开展卫生支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远程医疗区域协作工程项目

  目标:打造焦作市宽带网络医疗联合体,通过远程视讯交互、卫生计生临床知识数据库、结构化病历信息数据库,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协作。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在远程医疗网络中的作用,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辅助诊疗服务,强化区域医疗机构协作会诊和应急联动,提供远程手术科研示教、健康教育、临床诊疗知识库等医学资源共享服务,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病人支出,通过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协作服务体系,提高全市健康卫生服务整体效能。

  解读:打造焦作市远程医疗区域协作四级运行框架,即市级中心平台、专业分中心、县级服务系统、基层服务终端站点。焦作市远程医疗区域协作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远程医学视讯会诊平台、远程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移动查房及会诊系统、无线网络系统及救护车4G网络系统、一体化手术室信息采集与通信系统、远程健康教育管理平台、临床诊疗知识库、扩容远程中心机房。

  居民健康医疗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项目

  目标:通过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全市卫生计生区域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使全市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便捷地获得居民身份识别、在线查询健康信息、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办理医疗费用结算等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诊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计生服务整体水平。推进基础准备和应用环境改造。

  解读: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工作。分两步推进全市卫生计生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数据源与区域信息平台的对接联通,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市级卫生计生区域信息平台建设。

  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提升工程项目

  目标:通过创建示范门诊和数字化门诊,使免疫规划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和接种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更加满意。通过创建,实现各项工作指标,示范门诊、数字化门诊数量,服务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解读: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主任主抓预防接种门诊硬件,疾控中心主任主抓软件,2017年年底前全市所有门诊达到规范以上标准,其中建成示范门诊103家、数字化门诊42家。在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创建过程中,市卫生计生委、市疾控中心加强考核和督导,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推进会),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创建目标任务。

  学科建设提升工程项目

  目标:结合医院优势,按照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加强学科建设。力争在下一周期学科评审中,建成西医类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6个;建成中医类国家级重点培育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

  解读:依托“焦作市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17-2020市级学科评审活动”,开展2017-2020周期市级重点发展学科、市级重点学科和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加强市级诊疗中心建设,逐步把市妇幼保健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医院脑病科等一批优势学科培育成覆盖焦作辖区以及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

  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推进项目

  目标:进一步规范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在质量优先、保障供应的前提下,通过集中分类限价采购,实现对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含试剂)进行联合带量采购,实行“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药品耗材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供应及时、价格明显降低,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市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解读:需要抓好以下工作:制定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相关文件,成立焦作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联盟,医疗卫生机构上报采购计划,采购联盟编制采购目录,发布采购公告和信息,签订购销合同,监督合同执行,考核评价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工程(国医堂)建设项目

  目标: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项目建设,到2017年年底全市建成50个标准化“国医堂”。

  解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的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将多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建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能为群众提供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手段的相对独立的特定区域,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核心内容,将着力落实中医药科室设置标准、中医药人员配备标准、服务能力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标准、中医药知识宣传标准、管理标准。

  乡村两级卫生计生

  资源整合项目

  目标:整合资源,转变职能,筑牢卫生计生基层工作网底,提升卫生计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确保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下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解读:对全市乡、村两级卫生计生资源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出台《焦作市乡村卫生计生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方案》;完成试点乡(镇)规范化村室改造建设和83个贫困村村室建设,组织开展县(市)区试点工作观摩;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卫生监督机构能力

  提升工程项目

  目标:加快推进卫生监督机构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管理,提升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解读:市卫生计生监督局积极推进卫生计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完成本级手持执法终端的配备与使用工作,指导县级监督机构推广应用手持执法终端。

  武陟县对照《河南省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扎实开展创建,完成全部配套附属工程的硬件设施建设和部分软件建设;温县加快推进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创建步伐,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九室一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硬件建设和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沁阳市、孟州市、博爱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并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修武县、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实现卫生监督与疾控体系分离等。

  推进医疗养老服务工程项目

  目标:以满足老年人基本医疗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能力,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解读:全市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导诊、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全市三级综合医院以及3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人医疗诊治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预防诊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评估、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全市培植2~3家医养结合机构示范点,开展集医、护、养于一体的医疗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项目不仅确定了项目目标,还明确了项目推进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任务分解表和完成时限。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吉喜表示,列出项目清单、时间表、路线图,就是要实行量化管理,倒计时提醒,挂图作战明确每项工作由哪些人来干,每周要干到什么程度、每月要实现什么目标、每季要取得什么成果,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结出硕果,惠及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