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4月25日,美丽焦作迎来南国客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法院的法官代表跋涉千里专程赶来,专门考察学习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此时,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刚刚度过一周岁生日。
一年时间,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受到了数不清的关注,重要的节点起码有三个:
去年8月3日,市委书记王小平到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对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市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室充分发挥其有效化解家事纠纷的社会功能,确保对家事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有人做、稳得住、调得好、化得了。
去年12月29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在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时说,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家事审判工作室,在全省是第一家,在全国恐怕也是比较少的。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今年2月16日,在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暨示范法院经验交流会上,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河南独家作典型发言,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就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经验和做法作了典型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如春风拂动,催生了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家事审判方式改革是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创新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修复家庭创伤,促进家庭和睦,培育良好家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保障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14年12月,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后,主动与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专业性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对接,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分类、分流、分解、共抓,形成了“人民法院搭建平台,调解组织主动融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司法确认无缝对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使广大群众有了更多说事、说理、彻底解决矛盾的地方。
为进一步适应家事审判工作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家事审判规律,去年4月21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揭牌暨全市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动员会。一年来,全市法院以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为引领,以维护社会和谐、构建良好家庭关系为目标,积极搭建家事矛盾多元化解网络,全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建立了专业审判团队。焦作中院注重发挥优秀法官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了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玉香名字命名的家事审判团队——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由李玉香担任审判长,组成了“1+2+1”的女子专业化合议庭。同时,以上率下,指导全市10个基层法院择优选派一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在辖区享有较高威望和良好口碑的优秀女法官,分别以她们的名字命名家事审判工作室。
“院党组为我们家事审判工作室配备了精兵强将——两名法律硕士女法官,基层法院也都组建了以优秀女法官命名的家事审判工作室,利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体贴去化解矛盾。”李玉香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建了“金牌”调解团队,两级法院均成立了家事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包括退休法官、妇联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等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家事调解员库,从中选拔出24名业务强、口碑好的“金牌”调解员常驻法院、法庭,全方位参与家事案件调解。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将“金牌”调解团队业务培训、办案补助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全面保障。
兵强马壮,理念先行。柔性司法理念在这里牢牢树立,在诉前、诉中、诉后不同阶段,调解始终贯穿于家事纠纷的各个环节——
坚持庭前调解和教育感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家事纠纷的伦理性、情感性和亲情性特点,把彻底化解矛盾作为解决家事案件的宗旨。在九旬老人马培新赡养案现场,面对老人4个儿子之间的冲突,李玉香果断中止开庭,分头和老人的子女交谈,对他们认为出钱就可以不养老人的错误想法给予批评,教育他们要为自己的下一代做好榜样。吵吵闹闹十几年的兄弟们最后握手言和,一起当着街坊村民的面,集体向马培新老人鞠躬、认错,同意共同赡养,审理了一案,教育了一片。
坚持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以基层人民法庭为辐射,以乡镇家事调解工作站为线,在各村设立巡回审判点,实现了庭、站、点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普法教育“三位一体”矛盾预防化解和法治宣传工作机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针对具体案件灵活运用“亲属会议制度”,代替以往的“过堂审案”,调解员、村干部、街坊邻居在私密空间与双方当事人拉家常、叙亲情,背靠背、面对面相结合,共同促进矛盾化解。
“通过便民服务网络的建立,我们对辖区群众实现了庭、站、点“三位一体”更好、更快、更便捷的服务。通过巡回审判,群众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社会风气好了,不孝敬老人的少了。”温县法院王莎家事审判工作室的审判长王莎说。
坚持法院调解与社会力量多元化调解相结合。焦作中院党组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将多元化解决家事矛盾纠纷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盘棋”,与平安建设齐部署共考核。焦作中院与市妇联联合下发《司法调解和妇联组织社会调解相衔接的实施方案》,与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实施人身安全保护的若干规定》,建立化解家事纠纷共同体。法院发挥主导作用,定期对各类调解员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多元化解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对家事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有人做、稳得住、调得好、化得了,实现对家事案件的综合治理。
坚持法官主导调解与家事改革创新调解相结合。既发扬传统,又大胆探索,结合辖区实际,两级法院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调解模式。全市家事法官自觉遵循以“李玉香家事调解20法”和“耐心、细心、爱心、交心、公心”的“五心工作法”,始终做到用心倾听、耐心劝解、热心回访。
引入心理咨询专家和社会学专家的干预机制,助力家事纠纷化解。已经协议离婚的李某和张某,因为孩子的探视权打起官司,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双方都催促法官尽快宣判。李玉香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对双方进行心理疏导,从孩子心理缺失入手,分析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讲述真实的案例,让他们明白父母的争执是对孩子的极大伤害。几经协商,两人最终复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芳说:“我们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先消除来访者对我们的对立情绪,从而促进法官对案件的处理。”
温县法院积极尝试家事案件财产申报制度,对财产申报不实的进行训诫、酌情计入社会诚信系统,裁判时对其少分或不分财产。武陟县法院庭前委托社会观护员参与离婚案件调解,效果良好。修武县法院多次使用涉家暴案件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让辖区群众享受到家事审判特有的司法柔性和人文关怀。马村区法院实施家事案件诉后跟踪、回访及帮扶制度,增强社会辐射功能。
马村区法院邓辉家事审判工作室的审判长说:“对家事案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回访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从而稳固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焦作法院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梳理和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事纠纷典型案例适时予以公布,促进了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两年来,焦作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9328件,审结9274件,调撤案件6612件,调撤率达71.3%,家事案件上诉率、申诉率分别下降至0.3%和0.1%,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焦作法院以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为引领的做法,受到河南高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张立勇批示向全省法院推广。焦作和谐调解之花,在中原大地顺时怒放、芳香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