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2010年,武陟县杨兆村600余亩麦田发生了吸浆虫害;2011年、2012年小麦吸浆虫害大面积蔓延,对我市小麦产量连增造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吸浆虫对小麦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如何加大防治力度,确保夏粮再丰收?
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农林科学院纪委书记、高级农艺师靳秋生,让专家给农民朋友支个招儿。
据靳秋生介绍,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具有个体小、隐蔽性强、防治时间短、存活期长等特点。这种害虫能使麦粒变瘦甚至空壳,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受灾严重的麦田能减产70%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在我省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三龄虫)结圆茧(称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每年总会有一批休眠群体,不易根除,其幼虫以吮吸麦粒浆汁为主,三只幼虫就能吸干一颗麦粒。由于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根据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靳秋生建议农民朋友要坚持“麦播期和蛹期土壤处理为主,穗期成虫补治为辅”的防治策略,严把“三关”,即麦播期、孕穗期(蛹期)和抽穗期(成虫期)的防治,力争把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靳秋生特别提醒,当前要紧紧抓住4月15日前后与5月1日前两个关键时间段,每亩用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40~50毫升,或菊脂类农药60毫升结合吡虫啉20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40毫升、天达有机硅10毫升分两次喷洒农药,既能防治小麦吸浆虫(及麦蚜、麦叶蜂)又能促进穗分化,提高成穗率。
靳秋生最后提醒农民朋友,目前武陟县北郭乡、大虹桥乡、西陶乡等黏土地麦田小麦吸浆虫害较严重,大家要在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抓住关键时节,进行科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