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姜明君 许 洁
12月15日下午已经下班,新区苏家作乡卫生院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灯和电脑还亮着,翟伟琰正在整理辖区参合农民的信息。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合管办最忙的时候,全区3万余村民的新农合家庭信息要一一比对,整理录入电子档案。
“参合农民信息的规范管理,关系着农民群众能否及时报销。每到年底,合管办都要根据辖区农民的婚丧嫁娶、人口迁移等情况,重新核对参合农民,及时更改调整,小翟因为精通电脑操作,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为了能核准信息,他连续加班。”苏家作乡卫生院院长杨青峰说,“随着新农合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合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苏家作乡农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
1985年出生的翟伟琰,2008年毕业,他积极响应“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2009年参加省卫生厅面向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考试,被博爱县卫生局录取。
“多与农民交朋友,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工作空闲的时候,翟伟琰喜欢到各村摸排情况,跟随乡村医生入户交农友。接触多了,周围的老百姓慢慢地认识了这个年轻人,有什么事情也愿意找他。西官庄村的邱大爷是一位革命烈属,在新农合报销结束后还需要在民政部门进行二次报销,小翟得知后对他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多次向城区合管办进行政策咨询,最终帮助他解决了报销问题。
在医院合管办工作,每天要面对许多前来询问的村民。小翟就把相关政策熟记于心,把利民惠民的政策整理出来,用通俗易懂的土话讲给村民。67岁的韩大爷遇到疑问,不找村干部,硬是走上几公里路,找小翟这位“专家”请教。
“小翟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可帮了我不少忙。”司家寨村57岁的村医邱步星说,“苏家作乡划归新区之后,新农合政策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自己对电脑不太精通,新农合信息平台使用起来有些摸不着头绪。”小翟得知情况后,主动到卫生所帮助他,一步一步教他操作电脑,帮助他很快熟练掌握了新农合平台运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