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念奴娇·致厦门
枯黄的父亲
云台山最后一颗桑果
焦作风物三咏
磕头尽孝道
少点应酬 多点勤勉
世相漫话
取消车模不能“因噎废食”
公告
解除合同通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磕头尽孝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1月11日,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但很多人认为,学校弘扬孝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统一采用学生跪拜父母的方式是否妥当有待商榷!对于尽孝的形式,你怎么看?

  【观点1+1】

  @方鸣1121:男子汉大丈夫跪天跪地跪父母不丢人。这一跪下去,没有嘈杂的校园,没有围观的人群,双眼中满是养育自己的父母。尽管父母去世多年,每当清明时节深深的一跪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仪式,心中充满的是感恩、愧疚、敬仰。

  @Yhome风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跪拜有何不好?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现在子女向父母跪拜,父母根本受得起,子女也可一表心意,对双方都好,为何有异议呢?

  @不是浪子金不换:百行孝为先,如果连跪拜都不肯,谈何孝顺?只是自欺欺人。所以,支持学校的做法,希望学生有所体会,不是流于形式,事后忘记得一干二净。

  @火鸟勇太郎1988:跪拜,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现今已经是民主社会,讲究人权,人人都平等了,即使是至亲之间也要讲法讲理。其实,孝顺与否是重于心,重在行动,为何非要跪拜不可?这岂不是社会的倒退?

  @我爸喊我小二子:跪拜活动虽然能让学生加深对孝顺的理解,但毕竟年代变了,跪拜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孝顺的施行应当有这个时代的新办法,孩子对父母孝顺或者不孝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父母先要学习培养孩子!如果孩子不孝顺,跪拜再多次也没意义。如果孩子孝顺,不跪拜也有意义。

  @北宁老头儿:不支持这样的活动。尊老爱老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传统美德,不是只有跪拜才算是领略孝道的真谛。家长有的时候就是一面镜子,如何对待自己的父辈,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记在心间,身教重于言传。所以举行这样的活动,吸引眼球的效用远远大于活动的初衷,感动也仅作为一片浮云,易挥之即去,不长久。

  @新沟红旗十三股:古代对君王的下跪可以理解成糟粕,但跪拜父母或者长辈乃至祖宗都无可厚非。这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孝道,属于文化的传承,单纯的解释为文化糟粕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我们上坟祭祖依然会跪拜磕头,这是我们对祖先的缅怀之情。所以孩子跪拜父母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孝道的表现,但愿学生们真正懂得下跪应有之义!

  @悠然阿朵:孝顺,是尊敬父母的言行,顺从父母的心意,跪拜只是表面功夫,和孝不孝敬没有实质关系。统一跪拜父母,或许能短暂唤醒孩子的仁孝之心,给父母以瞬间的心灵慰藉。但真正弘扬孝道,还需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

  【下期话题】

  “硕士男”偷门把手

  一名拥有硕士学历的上海男子,将整幢公租大楼18个楼层的36个门把手全部拆下偷走,这36个门把手的价值约为2000元。1月9日,该男子被上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据其交代,偷门把手是为了拿回老家装修自己的新房子。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