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阳光下的妙乐寺塔
问拳陈家沟
优质办公用房招租
招标公告
通 告
难忘激情七月
染 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激情七月
□郜希贤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焦作七月诗社,当时就像茫茫大野上冉冉升起的一抹旭光,吸引了众多怀揣梦想、热血沸腾的青年人参与,人员最多时达到300余人,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人脉力量,据说诗社经常开展的聚会活动,曾引起过上级社科及相关部门的惊愕与关注。由此可见,当年七月诗社的感召力、凝聚力有多强多大。这些年轻人或来自周边工厂,或来自在校学生,或来自偏远乡村,一颗颗按捺不住的心,同时被七月的激情点燃。

  作为一个年轻农民,我也有幸成为七月诗社的一名成员。在以后的多年间,我先后多次参加过诗社举办的聚会交流、新春诗会、培训听课、创作采风等一系列文学活动,这对我以后的诗歌创作、视界拓宽、融入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给我留下了十分珍贵而难忘的记忆。

  七月诗社是1985年7月23日成立的,诗社的名字诞生于市人民公园柏树林间的那片草地。记得那天在场的有刘金忠、张希海、张昕、胡新法、王晓沈、许红专、李国钧、翟小明等诗歌界的老师和诗友。因那时正值7月份,酝酿诗社的名字时,七月诗社的名字由张昕顺口提出,接着大家就很自然地谈到了曾活跃在我国三四十年代诗坛上的由胡风、艾青、田间、绿原等倡导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七月诗派,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名字既与诗社成立时间相契合,又具有传承七月诗派诗风明快、激情奋进的报国情怀,于是七月诗社的名字就这样定下了。其时,我已经在农村写诗5年,正处于苦读苦写、日夜不辍的奋发期。也正是从这天七月诗社成立起,我和我的诗歌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些年诗社举办的活动很多,每次接到通知,我都要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路往市里赶,由于我不会说普通话,在诗会活动时我主要听别人讲,如果非让每个人谈创作体会,或者举办朗诵会时,我就用乡下的土话讲,也会用土话大声朗诵自己写的作品。我那时在乡下的生活是很苦的,照明电也不正常,在田间干了一天农活,往往需要在煤油灯下写作,有时瞌睡了,就被烧燎了头发。有时我想,诗会上,我用土话讲出的那些草垛、苜蓿、麻雀、纺花婆婆以及毛驴朝向天空的吼叫,也不知道究竟有几人能够听出它们真正的味道。记得有一次聚会的日子是阴雨天,我是乘坐公共汽车去参加聚会的,返回时没有车了,我就步行着往家里走,一路上尽想着诗歌方面的事,一直走了3个多小时才回村,竟一点也不觉得累。对于我爱好写诗,我的农民父亲母亲,也是非常理解支持的,他们知道我熬夜写作的习惯,走的是正道,一直把我当作小孩子一样的怜爱,纵是农忙时节,他们天明时起床下地,也都轻声慢语,不愿惊醒我,只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以致当我起床握镰匆匆赶到地头时,看见二老戴着草帽,躬着腰,一镰镰地割麦已往前割出了几十米远。今天,每每念及至此,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股难言的酸楚。

  在我的记忆里,焦作市解放后至1985年的30多年里,除了从部队转业安置在矿山机械厂当工人的张希海外,还没有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我那时经常能从本地报刊和省作协的《奔流》杂志上读到他的诗作和组诗,觉得他是焦作市一个最了不起的大诗人。而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焦作日报》的复刊,恰好我仰慕已久的铁道兵部队诗人刘金忠老师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了焦作日报社副刊部当主任,因为他本人在部队也是有着一定名气的诗人,对焦作诗人的扶持和七月诗社的茁壮成长倾注了火一样的热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这一际遇实在像老天降给焦作诗歌爱好者的天赐良缘。他除了在《焦作日报》山阳城副刊连续不断地编发七月诗社的作品和诗歌专版外,还组织写作同题诗,市作家协会的《焦作文学》杂志也为诗社开辟了多期诗歌专栏。那时还经常组织新春诗会、诗歌大赛以及文学采风活动,如早年举办的云台山笔会、净影寺笔会、神农山笔会、青天河笔会、嘉应观笔会等,这些文学活动对培养我市诗歌作者、提高我市景区知名度以及我市日后实施的经济转型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我是在七月诗社成立后的第二年春天,跟着新婚不久的媳妇离开老家,来到焦作市的一条商业街做小生意,诗社的一些朋友知道我进城了,有租房住,每天不再需要匆匆往乡下的老家赶,时不时就要带着一叠诗稿,在商业街的一个摊位上找到我,与我一起谈诗改诗。往往这时我就把生意撂到一边了,纵是市场上人声鼎沸,言谈间也能跟诗友瞬间进入诗歌那美妙的境界。有时也会于生意期间忽然来一个灵感,我就会快速地将它先记在随身的纸烟盒上。我在商业街经商的4年间,还常常在诗社聚会结束后,与一些关系好的朋友都感到意犹未尽,就会在一起谈诗谈到很晚,有时也谈人生,谈生活,谈写诗路上迷结于心间的茫然与苦闷。记得有一次下大雪,我深夜回到家时,妻子早睡下了,任凭我怎样喊她,怎样拍门,她就是不起来给我开门,于是我就绕到房后的窗户下面喊叫她,听见她明明答应了我一声,可还是不给我开门,有意让老天爷在冰天雪地上指教了我两个多小时。我那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换租过6次房,也就是搬过6次家,每次搬家时,都会有一个1米多高的硬皮纸箱伴随着我,里面装的全都是我爱读的书籍杂志和诗社油印的小报,还有我写诗的手稿和与报刊编辑部往来的信函,平时这个纸箱合起来后也可以当书桌用,我很喜欢它。可有几次妻子竟看不惯这个搬来搬去的纸箱,也看不惯里面装的旧书籍和老报纸,说那书报看过了应该就是没用了,要卖给收废品的人,说那些东西几块钱不值,惹得我顿生一肚子气,我对她说,那大纸箱里装的是我的魂,我生命和情感的根,都驻扎在那儿啊!

  热爱诗歌,让我们人生变得醇厚,敬畏诗神,使我们拥有了一个正直而完整的人格。一生有诗相伴,真可谓人生之大幸。而时间过得真快,眨眼之间,七月诗社成立至今已30年了,当年我们那群热血青年,也一路伴着诗意的旋律,进入到了人生的中年。时下,每当我闲暇仰望星空,看见云际处一个个闪烁的星座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那闪闪发光的一定也是一颗颗诗星,该是从焦作七月诗社里冉冉升起的他,或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