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等电子科技的出现,一些人在收送礼品方面披上了“隐身衣”、涂上了“保护色”,更具隐蔽性,更难察觉。
以微信红包为例,只要送礼者将自己的微信和银行卡绑定,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完成红包发送。这样的送礼方式,不但送的是现金,而且不受时空限制,金额难控,隐蔽性强,再加上电子红包数据量大,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等问题,给有关部门监管查处带来极大难度。也正因为微信红包有这么多“优势”,所以很快成为“送礼神器”,成为“有心”行贿者的“新宠”。
很显然,当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的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如果监管不力、查处不严,那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要面临被架空的危险,三令五申也会被当作耳旁风。对于违规收送礼品借助电子科技手段披上“隐身衣”、涂上“保护色”的问题,已引起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注意。据统计,去年中秋节前夕,全国共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与中秋节、国庆节反腐相关的禁令,一些地方更是特别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收受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问题。
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等花样翻新的送礼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再沿用传统的监督方式很难起到作用,所以在监督方式上同样要与时俱进,创新网上监督方式,研究新的监督方法。除了在各级网站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台外,还要引导群众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进行举报,以彻底扒下打着微信红包名义违规收送礼品的“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