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 见习记者翟倩倩)受到高年级同学威胁时该怎么办?如何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1月4日下午,市中级法院少审庭副庭长武芳以生动的语言和典型的案例为修武县郇封镇小文案小学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法制教育课。像这样的法制教育课,市中级法院今年已经举办了8次。
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一直把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一项长期的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少年审判综合法庭,用专门的力量、专业的优势,给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强有力的司法保护;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与教育、妇联、关工委、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一校一法官”,选派优秀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通过“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把握青少年心理,找准“送法”切入点。青少年受成长经历限制,自控能力差,在受到外界诱惑和刺激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但是,青少年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教育。自2012年以来,市中级法院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切实为在校青少年提供法制教育和保护。另外,我市两级法院还明确80余名法官担任部分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牵头落实“开学第一堂法律课”和日常法律知识讲座。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授课法官从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案说法,教育学生们遵纪守法、防微杜渐、远离犯罪。
针对青少年特点,实现送法零距离。每到新学期开学,我市两级法院百余名法官就会走进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还邀请学生参观法院、旁听青少年案件庭审,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让学生穿上法袍、敲响法槌,亲身体验法官审判的感觉,充分感受法律的尊严。此外,我市两级法院还通过与广大师生互动、播放微电影、制作法制宣传栏、赠送法律刊物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真正实现法院与校园的零距离沟通。
维护青少年利益,让送法活动常态化。在送法活动中,我市两级法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将送法活动纳入社会化管理;加强与辖区教育机关、司法局、社区的联系,实现“送法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法院与辖区学校密切联系,定期派法官到校园发放法制资料,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近5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共组织320名法官深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435场,发放法律书籍6500册,赠送法制微电影光盘130张,受教育学生13万余人次。去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还对农村困难留守儿童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确定近千名农村困难家庭留守儿童为重点帮扶对象。市中级法院少审庭今年年初组织全市少年审判法官家庭分别与留守儿童结对,目前已成功对接18名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