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陟县谢旗营镇的亢杨村,在被列入省级扶贫整村推进村行列之后,找准贫穷原因拔“穷根儿”,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一年就摘掉了“穷帽子”。去年,该村人均收入11800元,一跃跻身到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的行列。
仅一年时间,亢杨村何以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的成败在于精准,亢杨村由穷到富,关键在于找准了‘穷根儿’,找到了脱贫的良方。”这是该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亢杨村有1452口人和1190亩耕地。过去,该村少数群众有种植苗木的经验,但多数人还是在土里“刨食”吃,以种粮食为生,一年到头辛勤劳动,除去生产成本外,一亩地的纯收入只有上千元。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致富门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没能摘掉“穷帽子”。
2013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扶贫整村推进村之后,该村干部群众认为,要脱贫致富,必须找到脱贫的产业。能致富的产业是什么?该镇的辛杨村给亢杨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辛杨村是河南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全村群众纷纷流转土地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如今,该村家家户户靠种植苗木发了财,一亩苗木通常能收入上万元,最高能收入2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粮食的数倍。
在辛杨村的示范带动下,该镇正在全力打造豫北最大的苗木之乡。镇上的战略计划使亢杨村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该村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做大苗木产业,实现全村脱贫。
定了目标,说干就干。在扶贫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该村以发展苗木产业为主导,以建设“幸福亢杨”为目标,统筹整合785.6万元作为建设资金,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9万元、统筹部门资金320.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21万元、社会力量投入资金25万元,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为鼓励贫困户发展苗木产业,该村通过广播、印发宣传页、召开群众代表会等形式,在全村广泛宣传《土地流转办法》《发展苗木优惠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大家种植苗木,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树苗、技术指导等。同时,村干部组织种植大户、群众代表等20余人先后到鄢陵、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了群众的苗木种植技术水平。
为鼓励村民发展苗木种植业,该村还出台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种植超过50亩的农户,每亩补助100元;以实施扶贫科技项目为契机,引进了核桃、垂柳、女贞、法桐、玉兰等20余种名优树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苗木。
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该村群众发展苗木产业的积极性。2013年,全村种植树苗、花卉的贫困户发展到120户,全村苗木种植面积超过了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实现年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整村推进前的2700元增加到去年的11800元。
为巩固苗木产业发展成果,该村利用土地整理资金,高标准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修了田间生产道路,新打了机井,新敷设了地埋管,如今全村每30多亩土地就有一眼配套机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实现了旱涝保收;利用电力部门投资的120万元,改造了村内电力线路和变压器,新增3台农用变压器,敷设地埋电线,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难题;利用相关资金130多万元,对村内全部街道、两条入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利用水利部门投资和群众捐资的132万元,新打一眼深水井,使全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全天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如今,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幸福亢杨”,如同一颗新星在黄河岸边冉冉升起。
记者点评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和“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亢杨村的实践,再次证明“精准”二字的重要性。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希望我市在扶贫开发的新征程中,寻求“精准”之良方,找到更为“精准”的扶贫发力点,通过大力实施扶贫工程,必能拔掉贫困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