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中原红盾“双反”行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自5月份开展以来,市工商局重拳出击、铁腕亮剑,迅速打响了这场战役。战高温、斗酷暑,工商执法人员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难攻坚、不怕吃苦,连连掀起“双反”行动高潮,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六动六抓”促“双反”
干工作,应有思路,抓行动,应有策略。市工商局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六动六抓”方案,促使“双反”行动开展。“六动六抓”,一是迅速行动,明确责任抓落实。“双反”行动启动后,该局迅速成立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行动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二是上下联动,周密部署抓推进。市工商系统各单位纷纷以不同形式召开动员会,并以召开“双反”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为平台,召开推进会,定期沟通、分析、研究工作形势,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学习推动,教育培训抓能力。为了开展好这次行动,该局组织开展了“双反”行动执法联络员培训和 “双反”业务知识培训,剖析典型案例,交流办案经验,切实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四是案件带动,集中力量抓成效。围绕此次行动所要严查的10种违法行为,该局迅速开展“双反”案源线索摸排工作,并对案源线索分类梳理,展开调查取证工作。五是舆论推动,营造氛围抓宣传。为了给“双反”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该局利用报纸、门户网站、电视、电台、政务微博等,及时发布“双反”行动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大力宣传集中整治成效。六是整改驱动,自查自纠抓规范。该局始终坚持“三重”的工作原则,即重在宣传、重在教育、重在警示,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规范经营行为。
闪电出击捷报传
在“双反”行动中,该局排除干扰,顶住压力,查出一批颇有影响的大案。在虚假宣传案件查处上,修武县工商局以旅游土特产为突破口,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查处案件26起,“中华第一鸡”、“中华第一枕”被打出了原形。在商品侵权案件查处上,博爱县工商局开展了“打郎”行动,查处郎酒侵权案16起,查获了“古洞郎酒”、“宝郎春酒”、“仙宝郎酒”、“国洞郎酒”、“缘郎酒”等8种假冒郎酒。尤其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上,高新工商分局和沁阳市工商局善于观察,仔细摸排,从小事情中发现了一些大案件。高新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辖区一饭店内存放有12个某品牌白酒的酒盒盖。据老板称,这是服务员向经销商兑换酒水奖用的。经调查,该品牌白酒经销商以酒盒盖兑换现金的方式向酒店服务员回收酒盒盖,鼓励酒店服务员向顾客推销其产品,实质是当事人为扩大其经营白酒的销量,采用给予财物的方式贿赂对其商品销售有直接影响的人。其行为属于商业贿赂。随后,该分局对白酒经销商进行了处罚。而在沁阳,工商执法人员发现,一家煤炭公司为了吸引车辆运输户,增大煤炭采购量,采取赠送啤酒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因为存在商业贿赂行为,该公司被工商执法人员进行了处罚。在查处有奖销售案件上,博爱县工商局再立大功。4月28日,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购进汽车一部,停放在其营销中心,作为一等奖让客户进行抽奖。由于最高奖的金额已经超出了5000元,该局随即对这项活动叫停,并对这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了处罚。
看成果亮点颇多
回过头盘点这次“双反”行动的成果,亮点还是蛮多的,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大案查处多。据不完全统计,进入6月份,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万元以上大案超过了60起,修武县工商局仅3万元以上大案就查处了20多起。涉案行为分属类型多也是此次行动的一个亮点。在此次行动中,工商执法人员严查10种违法行为,即商标侵权行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近似行为,造成混淆、误认的行为;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行为;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销售商品的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伪造或冒用认证、名优等质量标志、产地的行为;虚假宣传行为;谎称有奖销售行为;垄断行为;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局除了虚假宣传和商品侵权案件查处较多外,在查处的大案中,还涉及供水、石油、保险、房地产、煤炭、农资、旅游等多个行业,扫除了监管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