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一场以高三毕业学生为主角的狂欢也正式拉响。8日笔者走访了解到,考生为了告别自己辛苦又紧张的考前复习生活,在考试结束后纷纷以不同方式放松身心:有的举行毕业聚会,有的结伴进行毕业旅行,有的考驾照……
(据6月9日《内江日报》)
“寒窗十二载,终得几日闲”。当高考最后一门课程结束的铃声响起,千千万万高三学生随即从紧张忙碌的状态调整至彻底放松的“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为长期紧绷的情绪解压,理应得到支持。但万事皆有度,不可放纵自己,像“举杯狂饮,不醉不归”“KTV嗨歌,从日暮到黎明”就不可取。2009年,甘肃省定西市4名学生参加完高考后与同学聚会,饮酒、唱歌到深夜,次日凌晨骑摩托车返回时发生车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去年高考后,郑州一考生一头钻进网吧,苦战两天两夜后,直接被送进了医院。因此,“高考后时代”,家长必须做好考生的引导工作,鼓励孩子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
高考结束至成绩公布前这段时间,表面上属于放松期,其实属于心理恐慌期,随着估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等一系列程序,考生内心的焦虑会与日俱增。所以,在这段时间,家长一是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教会他们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高考结果;二是要结合实际,安排孩子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以转移他们的紧张情绪。
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家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比如,高考结束后,要求孩子适当延续一下备考时的作息时间,以便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一番总结,作好准备迎接未来的生活,如详细了解目标学校的各方面情况。这不仅能让考生平稳度过焦虑期,还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这段时间,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心态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将心中的焦虑释放出来,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理智的选择。
高考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绝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后时代”,家长和考生都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