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官方倡议的“文明守则”,已从“吃饭不能吧唧嘴”变成了“朋友圈不拉票刷屏”和“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3年前,宿迁市文明办发布《文明20条》,以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倡导宿迁市民讲文明,从身边细节与小事做起。如今,已于去年年底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宿迁市,又推出了《文明20条》2.0版本,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有的认为这是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有的则认为“管太宽”。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无价宝之8521:倡导讲文明没有错,这可不是“管太宽”,而是有助于市民文明进步。《文明20条》好懂易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放逐了天涯:“文明守则”属于道德的范畴,并不强制每个人接受。实际上,它反映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宿迁市《文明20条》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比如“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不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z531312762: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能丢。因此,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与时俱进地提醒人们讲文明、懂礼貌很有必要。
@山西马全和:文明源于管理,人的文明素养与管理息息相关。若把素养比作水,那么管理就是渠道,没有渠道,水则会放任自流。只有加强管理,人的文明素养才能提高。
@戈维程:谁都想做个文明人,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的个个都是文明人,但事实上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就做了不文明的事。宿迁市《文明20条》于细微处见精神,对于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点赞。
@刚柔v:宿迁市《文明20条》具有地域性,其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城市,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文明守则”的制定要因城市而易,不能千篇一律。
【下期话题】
“00后”的高考观
今年,“00后”将首次走上高考考场,因此备受关注。诸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影响深远的传统高考观念,在“00后”眼中已不是主流。近日,有网络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并非改变命运的大考。而受访家长选择“增长经历”的比例更高,占到了70.7%。
归根结底,高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伴随着社会风气的整体变化,“00后”的这种高考观将得以巩固。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