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是一座饱受争议的“超级中学”,它以每年百名左右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以及被外界风传的军事化管理闻名全国。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这标志着衡水中学走出河北省,正式进驻浙江。业内人士对此褒贬不一。
(据《信息时报》)
2016年,衡水中学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人数达139人。和曾经的湖北黄冈中学一样,衡水中学是一座饱受争议的“超级中学”。比如,学校每间寝室的门上有小窗,通过小窗可以看见寝室里八张床以及八个人的一举一动;教学楼每个教室都有摄像头,可以拉近看到每个人的课桌上是什么;班主任、年级主任可以随时调看班级监控录像;学校不允许带手机,每个宿舍有一部座机,校内设有很多电话亭。
每年百名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这种刺激效应,让衡水中学名声大噪,拜倒在衡水中学门前的各路家长和学生更是不计其数。据悉,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是由包括衡水第一中学、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在内的三方合作创办的民办学校。学校将不限户籍、面向全国招生,规模为144个班、6000名学生。该校每学年学费高达3.5万元(不含住宿费)。把一所中学办成这个样子,其规模和办学方式不亚于民办高等院校,这在国内外的确是首屈一指,同时也让应试教育达到了顶峰。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是该倡导的科学教育方法吗?对此,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认知。有观点认为,打着应试教育深深烙印的“衡水模式”本应让位于素质教育,更不该大加推广。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是“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有观点认为,复制“名校加工厂”,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理念,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但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法人代表肖家兴却表示:“所谓的‘魔鬼式’训练,是一套科学、严谨并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衡中施行的是一种特别清晰化的管理模式,确实量化到分钟,这样的管理模式没有其他学校能做到。”
其实,近30多年来,中国教育改革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改来改去,总没有彻底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特别是上名校、考名牌大学仍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意愿,把“一考定终身”演化得淋漓尽致。而一些中学、高校也极力迎合家长的胃口,从而加重了这种趋势。但是,把中学教育当成了“市场化”运作,通过广揽优质生源、昂贵的学费、搞内部奖学金刺激学生和所谓的军事化的管理办中学,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帮子“学习机器”和“考试机器”。这种导向着实不应提倡。
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分数、考试成绩并不等于素质,衡量一个学生的素质,在于是否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技、能等,这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不可否认,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是一种骄傲和资本,但是,这种“批发”式地考入名校效应,以及优质高中生资源的过度集中,并不是一种合理的竞争,如果全国各地的各个中学都来效仿,势必导致中国教育方向的整体走偏,换言之,都去打造高考“尖子生”,中学教育岂不是成了清华、北大的“预科班”?